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字体: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9:07   点击数:[]    

家,以示“下马威”、送“到任礼”。第四天又在城西张场毙伤巡逻丁勇,第六天邛州贼首又遣其族人牟某自称调停人,要求按月送贼钱米若干,从此两不相扰,邛州盗贼不再入境作案,并声言各州县官多如此办理。王树楠拍案怒斥,当即将其关押。以后每捕获盗贼,都声言系牟某供指,众贼闻之对牟恨之入骨,谋杀之泄忿。牟某也不敢出县衙一步,只得死心塌地为官府出谋画策。每当获贼,又令其当堂质证,贼无不承认,王树楠分化瓦解,以毒攻毒大见成效。同时招募编练团勇,六属之地稽捕盗贼联合行动,相互支持配合。起初贼还拒捕反抗,后则闻风逃窜,八个月里共拿获盗贼三百余人,按律正法八十余名。通过集中严打整治,五个月之后,新津已无一报盗案。

  不久王树楠以政绩卓著调富顺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皆非之”。黑暗腐败的官场是非颠倒,首次宦海恶浪便扑面袭来。王树楠恪尽职守,勤勉图治,反而受诬陷而革职,心灵留下深深创伤。年底怀着满腔悲愤,顶着无情的风雪,远徙投奔同乡两江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素知王树楠的才干,聘其为幕宾,协助办理洋务、防务及文案折奏。当时名士黄遵宪、柯逢时、梁鼎芬等在金陵张之洞麾下,与王树楠朝夕过从甚乐。不久张之洞为给王树楠复取创造机会,命其从上海解运军火到甘肃,王树楠游仕生涯从此从西南转到西北,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陕甘总督陶模赏识王精明干练,聘入幕府专办折奏,并保荐其开复原职。次年陕西巡抚魏光焘又奏请以直隶州知州补用。王赴京引见,清廷根据其在四川治水经历,命署理中卫县。临行前陶模嘱咐:“自古黄河富宁夏,中卫大小二十余渠,唯七星渠为大,但受山河(洪)之害废驰已八九十年,历任(知县)以工程大而且难,至今尚未修复,汝到任后亲自踏勘,究竟能兴复与否,据实告余,此关乎国课(计)民生最大且要者,吾之委汝署理此缺,正为此也。”王树楠深感陶模知遇保荐之恩,更敬重其清正儒雅的人格风度,(注:王树楠对陶模的道德、文章、人品皆钦佩敬仰,称之为“第一知己上司”。陶模去世,王为纪念从此自称“陶庐”名斋,以终生怀念。)当即应之。“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但患人不为,非必不能为也。”

  王树楠到职后立传七星渠绅民询明水利兴废之由,又亲自渡黄河赴安宁堡实地勘察,从泉眼山渠到白马、张恩二堡一百七八十里。查明全渠受山洪损毁主要四处:渠口、小径沟、半城沟、红柳沟。其中渠口之南山洪最大,源出平凉固原,即《水经注》之高平川水。每逢山洪暴发,泥石流直冲渠口,年年为患。红柳沟原有暗沟,自道光年间被山洪冲毁,一直未恢复,呜沙洲以下的三四万亩田全都荒废。经规划,王与渠绅议定,渠口修进水闸、退水闸各三座,接连修筑矮堰直抵渠口,山洪暴发时关闭进水闸,开放退水闸,将洪水泄入黄河,不使其入渠;山洪浩大泄之不及时,则翻矮堰溢入黄河,以矮堰调节渠道水位。经小径沟改修飞桥(渡槽),使渠水从桥上流,洪水从桥下淌。在红柳沟重修暗洞,用以泄洪或灌溉白马滩。工程预算万余金,全部由仓粮变价支付,工程完成后由领地受益人口按亩摊还。这样不费国家一钱,而国计民生两有裨益。施工期间,王树楠在红柳沟建房三间,将县衙迁来此现场就地办公务,并实地监督工程,稍有空暇便手持一布伞,上下督工,与民同作同息。经四年艰辛努力终于竣工。他禀定渠章,立碑永遵守。从此水患消除,渠水畅游,荒废之田尽成沃壤。王树楠后升任庆泾固道(今甘肃东北部、宁夏南部),曾署巩秦阶道(今甘肃东南部),又调署兰州道。

  入省后,王树楠重点整顿财政税收。鉴于甘肃全省税收由道管辖,省府每年仅收入四十万两银,不及东南一县。王树楠为增加财政收入主要办了两件大事。一是针对大布销售,脚夫偷漏,员役干没,财税流失严重,在陕西三原设统捐大局,凤翔府城设分局,征收人口税。大布入甘之始照单查验,无论运经何地,只收落地税一项,不再重征。从而使每年大布税收多达二三十万两,以后又将各种名目的百货厘金改为统税,各地所有分卡一律裁撤,从而杜绝行政糜费和贪官中饱私囊,“商民闻之皆大欢悦”。而省府在实施八个月中就征收一百二十余万两,较前年增长两倍。二是创设蒙盐管局,租阿拉善王察汗布鲁克盐池,在中卫、一条山两处设立税局和盐局,以官商合办形式经营管理,两局相互监督,创办仅两个月收税利两万余两,较往年一年收入还多一倍。可惜不久王树楠奉调离任。人去政亡,因后继者用人不当,两项财税改革遂以流产告终。


  三

  新疆僻处中国西北,孤悬塞外,地旷人稀,种族繁杂,虽经汉唐以来历代屯垦戎边,开发建设,但迭更战乱,经济文化仍很落后。近代新疆又成为英、俄列强争夺的前沿和陆路侵略的门户,吞食疆土,侵夺利权,输出资本,倾销商品,使新疆民贫财尽,危机四伏。尽管新疆广袤二万余里,天时地利与中原无大差异,膏腴之田遍天山南北,农田、水利、桑棉、瓜果之盛,牧畜之繁,五金矿产丰甲海内,然而一年财赋收入却不足东南一大州郡。财政全仰赖内地“协饷”、“专饷”。随着大清帝国国势江河日下,兵连祸结,屡次割地赔款,丧失利权,内地诸省自顾不暇,饷源锐减,新疆财政陷入空前窘境,驻军欠饷哗变,官吏贪赃腐败,法制废弛,公开买官鬻爵,捐输赎罪,地方官挪用公款、苛扣粮饷,屡见不鲜。同时赋税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激起各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清朝统治风雨飘摇,岌岌可危。20世纪初,清朝发动和组织改良运动,在全国推行“新政”。陕甘总督长庚,新疆巡抚联魁等将解决新疆财政危机,“广开利源”,兴办实业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奏调素以“善理财,革弊政”闻名的王树楠于1907年任新疆布政使,主持全省财政、民政。

  王树楠到任后,一面创修《新疆图志》,调查研究,博览群书,抉隐探幽,熟悉边情。同时大张旗鼓地开源节流,整顿财政。主要主持以下五大事务。

  (一)重定《南疆粮草章程》

  新疆归复建省后,巡抚刘锦棠根据治边轻徭薄赋,招民实边的宗旨,清丈地亩,制定征收粮草章程,行之数十年。随着世风日下,积久弊生,北疆汉民聚居的州县“尚少浮收,而弊窦层见迭出者,惟南路(疆)为甚,南路喀什噶尔道属为尤甚”。征收本色每石浮收六七或八九斗,征求折色每石折收四五两或六七两银,此外又不用官秤,私置升斗,另索样粮,采用“地脚”、“并淋尖”、“踢斤”、“压平”等手法征敛浮收。至本色粮不敷支发,则又借名采买,往往短发价银,而浮收则与正赋无异。其余杂税之纷繁,差徭之苛派,盈千累百,不可胜记。而大小头目,又助官吏为虐,以鱼肉其民。王树楠认为:“治民之道,去弊为先;去弊之方,持平为要,未有未得其平而能使上下相安,举积弊一扫之者也”。(注:《重定南疆粮草章程》,《近代裨海》第12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92页。)出于维护地方政治稳定,安靖边疆,抵御外侮的战略眼光,决意“非清弊之源,酌中另立新章,不足以整吏治而纾民力”。“所有浮费概行禁革,百年宿弊一举而空”。鉴于新疆地处边远,小民生计艰难,参照湖北减定漕章办法,令所属府、厅、州、县县丞传集农官、乡约、保长等共同商议,博访周恣,将历来浮收数目及一切私立各色滥收和盘托出,据实开阵,再按当地情况通盘筹算。具体征缴办法因地治宜,不搞“一刀切”。若一府情形相同,即定一府相同之制;若一县情形独异,即议以一县独异之规。务使无病于民,无累于官,上下相安,不必拘定通省一律之例。“因其地之肥饶,视其缺之繁简,酌量轻重,明定章程,务期弊端厘剔,而州县亦办公有资,不至使借口赔贴,别开勒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 下一篇文章:萬家都飽芋田飯──台灣原住民所植芋頭及其影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