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寺庙又出资购买8头骗牛,现发展到65头(每年出栏13头)。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活动。1990年开始,寺庙每年组织僧人整修河坝,修筑了长187米,宽1.5米的坚固堤坝,保护了河滩林地和耕地。1993年僧人带头新修公路10公里。1994年寺庙主动承担一个特困户(5口人)的脱贫任务,经过3年的帮带,1997年该户脱贫。1997年投资3000元,组织僧人维修桥梁5座。1998年出资1000多元,组织僧人抢修水毁桥梁4座,坚持每年向学校捐资100元,1997年7月,无偿送给扎日乡拉龙寺10头奶牛,以帮助该寺开展自养活动。1996年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农作物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群众因受“不杀生”的影响不敢灭虫,卓瓦寺僧人带头在寺庙农田里洒药灭虫,群众也跟着灭虫,有效地控制了虫灾,减少了损失,此举受到了自治区杨传堂常务副主席的高度赞扬。 卓瓦寺经济是良性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利寺利群众,促进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内接济是指僧人打破守旧的思想观念,通过自己劳动而获取经济收入,从而济补寺庙内经济开支。外辐射是指寺庙和僧人的经济思想和行为呈放射性,促使农牧民群众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传统的“内富裕外贫困”运行模式以索县荣布热登寺为例: 寺庙基索(经济总管)设立佛事基金,其资金或实物来源是信教群众(包括基层干部)向寺庙自愿投入;基金效益的实现方式是寺庙给基金施主每年举行一次佛事活动(念经、一次一天),世代继承。基索将募集来的资金或实物交给寺庙僧人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经营头脑的人承包,承包上缴利润指标为20%,承包人将利润上缴寺庙,由寺庙组织念经活动。承包中如有亏损,由承包人赔偿。如果承包利润指标完成后还有剩余利润,要求献给寺庙,用于寺庙建设。 佛事基金的入伙标准: 1、密集法会佛事基金有13户参加,入伙标准是: 青棵4000斤×现价1.40元 麦子750斤×现价1.20元 食盐100斤×现价0.40元 茶叶280斤×现价2.50元 酥油630斤×现价16元 现金5025元 2、胜乐轮法会佛事基金19户参加,入伙标准是: 青棵4000斤×现价1.40元 麦子750斤×现价1.20元 食盐100斤×现价0.40元 茶叶280斤×现价2.50元 酥油620斤×现价16元 现金5025元 3、十三尊大威德法会佛事基金,16户参加,入伙标准是: 青棵4000斤×现价1.40元 麦子750斤×现价1.20元 食盐100斤×现价0.40元 茶叶280斤×现价2.50元 酥油632斤×现价16元 现金5025元 4、修供药师佛法会佛事基金,6户参加,入伙标准是: 青棵2500斤×现价1.40元 麦子750斤×现价1.20元 食盐100斤×现价0.40元 茶叶200斤×现价2.50元 酥油510斤×现价16元 现金4685元 以上四种佛事基金,寺庙从群众中募集的实物和资金总量:青棵20.7万斤,麦子4.05万斤,食盐5400斤,茶叶14640斤,酥油33332斤,现金269310元,实物折款910472元,合计为1179782元。参加户数54户,平均每户21848元。 增值情况: 来自群众手中的实物和资金作为资本,每年按20%利润增值计算,可增青棵41400斤,麦子8100斤,食盐4320斤,茶叶2928斤,酥油6666.4斤,现金53862元。实物折款182130元,寺庙每年至少要增值235956元。 为群众举行法会开支情况: 寺庙每年为参加四种佛事基金的54户施主举行一次法会,一次为一天。参加法会的人数暂且作全寺性的佛事活动,参加人数390人,每人每天按青棵1.2斤,麦子0.3斤,食盐0.1斤,茶叶0.1斤,酥油0.2斤,现金2元计算支出: 青棵25272斤(1.2x390x54) 麦子6318斤(0.3x390x54) 食盐2106斤(0.1 x390x54) 茶叶2106斤(0.1 x390x54) 酥油4212斤(0.2x390x5) 现金支出42120元(2x390x54) 以上支出中实物折款115610元,实物折款加现金共支出157730元,如果加上法会供养菩萨的2.8万元开支,合计支出185730元。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