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地方战略 |
|
||||||||||||||||||||||||||||||||||||||||||||||||||||||||||||||
民国后期“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设立始末及其历史意义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7:39 点击数:[] ![]() |
||||||||||||||||||||||||||||||||||||||||||||||||||||||||||||||
学”未能设立),反映了当时康农所确实拥有一批专业人才而且外省籍或在外省学校毕业者占相当比重。这一情况在抗战胜利后发生了变化,兹据西康省康农所1947年6月的填表,看一下当时西康省康农所总部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参见表三。
表三 民国三十六年(1947)度康农所总部农业技术人员履历简表
从表三可见,1947年时康农所总部技术人员几乎全是川籍或在川学校毕业者,康农所下属各农场技术人员更是如此,如雅安农场场长李源哲系四川大学农学士出身;康定农场场长杨灿儒系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农科毕业(川档234—84)等。出现抗战胜利前后康农所技术人员构成变化的原因在于,抗战胜利后西康省康农所、建设厅“上至厅长,下至科、秘、技正、技士多来至安徽、江苏、浙江一带,所以都要离职返乡”[14]。 (四)西康省农业改进所下属的农牧场及办事处 1945年兴盛之时,康农所统辖了10多个农场、牧场、林场或办事处。共有265人:其中职员202人,工役63人。1947年初“紧缩开支,奉令我去”98人;1948年3月、6月,两次“奉令裁减员役”后,剩下131人,只及兴盛时期的一半。其中康农所职员55人,工役4人(《西康省农业改进所报告书》)。以下分述康农所“所属各场”。 1、宁属办事处(中央有农林部农业推广委会) 西康省由“宁属”(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雅属”(今雅安地区)、“康属”(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组成。“宁属办事处”设于西昌,由于自然条件在全省为优良、“其发展之可能性为大”,放开办之初。这一重要的“农业建设机构”直接隶属于建设厅,以农业改进所副所长徐孝恢人驻以督导一切。该处由五个附属单位组成:“设技术推广、农政、经济三股,分头办理稻、麦、棉、丝、森林、园艺之试验推广,与求解宁属农情及农村经济实况。该处并附设食粮作物实验区,从事食粮作物之改进;另设置森林事务所,办理育苗造林工作”。1942年西康省政府决定将“所有农业建设机构悉划隶”省康农所,此后“宁属办事处”裁并为农艺、森林、蚕丝、推广、秘书、会计等课室,职掌事务不变。 2、乾宁农牧场 位于泰宁(今道孚县八美镇),由建省委员会时期1937年4月设置的“泰宁垦牧实验场”,于1939年改组成立为“泰宁牧场”[15],起初直接隶属于省建设厅。“下设技术、推广、总务、会计四股,办理牲畜及牧草之育种繁殖,改良牲畜之饲养与管理,以及畜产之加工,并兼办高寒地带农作物之试验改进”。从1942年1月改隶康农所,管理机构改组为“畜牧、兽医、垦殖三课,及总务股”。职掌“牲畜品种之选择繁殖”、“畜牧技术之研究改良”广畜产制造之改进运输”、“饲料作物之栽培推广”、“兽疫防治之设备实施”、“荒土沃野之开拓耕种”等六项。成为“兼办农事”、种植粮食与蔬菜的牧场(川档234—77)。至1947年6月时,场长为梁达新,下属12人(次年扩展为18人),拥有熟地2474354亩,荒地2500亩,草原12120亩。1948年改名为“省立乾宁农牧场”(梁达新仍任场长),从事牛羊良种与改良、牧草栽培与引种。1950年解放时只有技士一名,后改名为“八美农业试验场”。 3、雅安农场 设于雅安县桐子林。1942年正式成立,下设技术、推广、总务、会计四股,“中心工作在从事雅属稻、麦、杂粮、茶业、畜牧及国艺事业之改进推广”。后改组,设粮食、茶叶二课,及总务股”,职掌“食粮作物之栽培育种”、“农产品之加工”、“优良种子之繁殖推广”、“土壤肥料之试验研究”、“茶树茶叶之栽培采制”、“茶叶品质之分析鉴定”等六项。至1947年6月时,场长为李源哲,下属9人,占地550亩。 4、天全农场 原设于雅安县,1940年迁至天全县郓城,直接隶属于省建设厅。1942年改隶康农所,“下设林业、茶叶二课,总务一股”,职掌“育苗造示范推广”、“森林之调查”、“茶叶代用品之试验研究”、茶树之栽育”、“茶叶之采制示范”等五项。1947年6月时场长为曾绍谦,下属8人,占有熟地380亩。 5、汉源蚕场 设于汉源县。成立于1942年,“所有场地蚕宝以及养蚕用具,系全部购自中央农商服务社”。下设技术、推广、总务、会计四股,中心工作在于改进推广蚕桑业,发展“宁、雅两届蚕丝特产”。1945年3月,改组为汉源农场,下设农艺、园艺、林业、蚕丝四课及总务股。职掌“农作物之试验改进”、“果树蔬卉之改良示范”、“育苗造林之推广”、“桑苗之培育”、“蚕种茧丝之推广”、“病虫害之防治宣传”等六项。1947年6月时场长为严绍隆,下属15人,拥有熟地1200亩,山地5500亩。 6、康定农场 设于省会康定县驷马桥。前身为康农所农艺课直接主办的“驷马桥农事试验场”(同时成立的又有康定头道桥乳牛场)。下设技术、推广、总务、会计四股,负责“高寒地带食用作物之试验、改进及繁殖、推广”。从1942年全省调整农业机构后,改组为隶属于康农所而独立预算的单位,易名“康定农场”,又称“试验总场”,下隶农艺课、森林保、总务股,主要工作照旧:“职掌关于农作物之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病虫害之防治宣传,育苗造林之繁殖推广等”。负责试验、推广适合于康区栽培的麦种和机制麦片。由于有“育苗造林之繁殖推广”之责,故又被称为“康定林业试验场”。至1947年6月时,场长为杨灿儒(国立西康技专学校农林科毕业),其下辖有9人,拥有熟地1200亩,山地5500亩。1948年5月康定农场还成立了两个下属合作农场:位于康定西城镇第一保的“康定西城镇合作社合作农场”,面积120亩,场长鲁德才,有场员8人,主要业务为“种植食用作物”;位于康定瓦斯乡的“康定瓦斯乡合作农场”,占地60亩,场长张国钧,有场员15人,主要业务亦为“种植食用作物”(据1948年8月3日康定农场填写的《西康省合作农场一览表》,川档249—150)。 7、康定乳牛场 设于康定县。前身为康农所畜牧兽疫课直接主办的康定头道桥乳牛场,1942年与驷马桥农场同时成为隶属于康农所而独立预算的单位。下设技术、推广、总务、会计四股,1945年因经费支绌曾短暂停顿,同年下半年恢复。曾购置炼乳制酪等器具,出售所炼制的产品。 8、泸定森林园艺场 设于泸定县。前身为1939年西康省府开办的“西康省立苗圃”,又称“泸定苗圃”。1940年3月,“泸定苗圃”停办、扩组为泸定县农场,由泸定县政府管理。1942年改隶康农所,改称“泸定森林园艺场”。下设技术、推广、总务、会计四股注要工作是“森林、园艺事业之改进、推广”。1945年裁撤,由泸定农场代理其事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