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公众股东和上市股票市值要求上存在显著的规模差异。
加拿大TSX的要求在规模、盈利、公众股东方面都较高,此外还要求有至少300名本地股东。日本TSE第一部类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还要求至少要有2名本地独立董事。
香港HKSE、韩国KRX、及美国的三家交易所NYSE、NASDAQ和AMEX均提出了多重上市标准供企业选择适用。从表5可以看出,它们的上市标准差异主要体现在规模和盈利要求上,按规模要求与盈利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规模标准(含总资产、股东权益或市值标准)、盈利标准和市值收入标准,现金流量标准可以作为这些标准的补充。如果企业规模足够大(总资产、股东权益或市值),盈利要求可以放宽甚至不要求;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很强,则规模稍小一些也可;如果盈利能力一般,还可以选择含现金流量要求的标准。从规模标准来看,美国NYSE的上市要求最严格,要求的公司规模也最大,香港HKSE、日本TSE第一部类和澳大利亚ASX的规模要求也相对较高。各交易所的盈利能力要求均对拟上市公司最近1到3年的利润、销售收入提出最低要求,金额差异很大,而且基本上都是结合企业规模来综合考虑。
各大交易所对公众股的要求均无太大差异,均要求公众持股至少占已发行股份的25%,而且有些还有最低市值要求,多数还有对持股一定标准以上的公众股东人数要求,在300人到5000人之间,最高是NYSE,要求在5000人以上。
部分交易所对企业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比例、上市股票面值也提出了要求,但对企业上市选择没有实质影响。
此外,多数交易所对企业持续经营状况也提出了要求,如香港HKSE要求企业近3年管理层大致不变。多数交易所要求企业经营年限至少3年,但由于多数盈利标准均是对近3年利润或销售收入的要求,此要求并没有实质影响。澳大利亚ASX、日本TSE和韩国KRX还要求企业近3年此外报告须经审计,并且为无保留意见。
从各项标准综合来看,美国NYSE的上市要求均是最高的,这为其在国际资本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帮助其吸引和选择了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而NASDAQ和AMEX提供的与NYSE差异化的上市要求将大量其他上市公司也揽入美国资本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三)上市成本
在上市决策时,不同交易所的收费标准和上市所需时间是企业上市融资时与交易所直接联系的上市成本。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收费一般包括上市初始费用、上市后的年费、及企业再融资时的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相互联系,综合构成了上市公司交易所上市的直接成本。
企业上市融资成本还包括会计审计费用、律师咨询费用、证券承销等,这些费用与特定交易所上市要求有一定联系,但本文主要比较的是交易所上市规则的差异,在此不展开讨论。
本文比较的交易所上市成本主要是与特定交易所直接联系的交易所费率,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此处比较的主要是交易所首次上市时的费用。
交易所收取的企业上市费用是拟上市公司对交易所的直接支出,为了在吸引更多优质上市资源的同时获取收益,交易所上市费率的安排也各具匠心。
交易所上市费的计费标准主要是股票市值或上市股数,本文选择的各大交易所中仅美国和韩国的交易所收费标准是基于上市股份数,为了方便与其他交易所的比较,本文按计费要求中的最低面值标准将其调整为按价值计费。在分别按各交易所收费标准总结出其上市费率计算规则后,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交易所上市费的高低,本文按5百万、1千万、5千万、1亿美元分档,分别计算出在此市值下各交易所的上市费用。由于各大交易所在按费率标准计费的同时有些还有上下限规定,对计算出的上市费按上下限进行修正,此外,如韩国KRX还有对上市费与固定费孰低的优惠规定,再按费率优惠进行了调整。如表6所示,德国FSE执行的是固定费标准,对较大的融资额而言,费用最低,其次就是韩国KRX,由于其执行的分段计费标准,在融资额较小时,费用比德国FSE还低,但上市市值达到一定规模后其费率优势就消失了。在较高的融资额下,新加坡SGX逐渐显出其费率优势。此外,香港HKSE、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Europe)和澳大利 ASX的费用也相对较低,而美国的3家交易所上市费都相对较高。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各大交易所的费率差异,表7以比例表示表6中不同融资额对应上市费。随融资额增加,各大交易所上市费率都逐步降低。总体而言,美国和日本的交易所费率都相对较高,德国FSE的上市费率是最低的。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