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中国经济
   繁荣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 【字体: 】  
繁荣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30 15:41:40   点击数:[]    

劳动力,但是数量有限,国有企业员工在城镇就业者中的比重仅仅下降了四个百分点。(见表6)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市场化过程不断推进,城镇居民的大多数还是要依靠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城镇集体单位为生,他们的生存方式并没有随着非国有部门的扩张而相应地独立化、市场化。如果多数民众仍然依赖社会主义式的生存方式,那么,他们必然会要求政府继续保护国有部门。
  industries,”unpublished manuscript,March 1994.
  [30] World Bank:55—56。
  [31] 程晓农、宋国青,“改革中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变化”,《中国:发展与改革》,1987年第8期,第17至24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笔者为主要执笔人),“改革中的宏观经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经济研究》1987年第8期,第16至28页。
  [32]据《中国金融年鉴》银行机构业务统计。
  [33]田汉卿、孙礼照,“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盈利性比较分析”,《管理世界》1994年第6期,第102页。
  [34]张炯强的报道,“企业竟向银行‘打白条’”,《人民日报》1995年2月20日。
  [35]黄勇、刘永扣报道,“效益:银行亟待完成的答卷”,《中国改革报》1995年9月19日。
  [36]翁杰明等编,《1995—-1996年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第15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1月。
  [37] 见1994、1995年《中国金融》各期中的“金融统计资料”。
  [38] 程晓农、吴仁洪,“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演变与现实抉择”。《管理世界》1987年第2期,第88页。
  [39] 见“关于斯米克现象的讨论”专栏,《经济参考报》,1991年6月10日到8月31日。
  [40] 蔡江南(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就业陷阱’:企业劳动就业现状的基本格局”,《第四届中国留美经济同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55页。中国留美经济同学会1988年出版。
  
  【参考文献】
  
   程晓农,“维持稳定与深化改革:中国面临的抉择”,《当代中国研究》1995年第1、2期。
   程晓农、吴仁洪,“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演变与现实抉择”。《管理世界》1987年第2期。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经济研究》1994年第12期。
   郭克莎,“中国所有制变动与资源总配置效应”,《经济研究》1994年第7期。
   Chen,Haichun,M.J.Gordon,and Zhiming Yan.1994. "The Real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an Urban Chinese Family."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 201-213.
   Gregory,Paul R.,and Robert C. Staurt.1980.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Kornai,Janos.1992. The Socialist System: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sity Press.
   -----. 1993.“Transformational Recession,A General Phenomenon Examine through the Example of Hungary's Developme”Economic Appliquee. Rome,XLVI,No.2,Pp.181-227.
   Lardy,Nicholas R. 1995.“The Role of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 China Quarterly,Vol.144,December.
   Lipton,Michael.1977. 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London:Temple Smith.
   Perkins,F.C.1996.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and Priorities for the Reform of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3: 414-444.
   Walder,Andrew. 1995.“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Interpreting its Significance”The China Quarterly,Vol.144,December.
   Woodward,Susan L.1995. Socialist Unemployme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Yugoslavia,1945—1990.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orld Bank. 1994. China:Foreign Trade Reform. Washington D.C.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思考

  • 下一篇文章: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历史反思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繁荣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繁荣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 ››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 ››继续深化对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 ››浅谈M证券公司薪酬体系的完善策略
  • ››高技术企业价值产生的实证分析
  • ››论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的策...
  • ››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产生的...
  • ››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解析
  • ››繁荣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现状与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