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因素、个人因素、致命的差异”中。本文从这八大类53个指标中抽取了相应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进行了如下机会特征维度划分,见图1。 图1 创业机会特征维度划分 创业机会特征包括机会的赢利性和可行性两个维度,赢利性分为“市场/行业吸引力、目标市场的利益和吸引力及机会的竞争优势”。可行性分析“创业者特征、创业者/创业团队的能力、与价值链内外的社会网络”。以下对两个方面的内涵加以论述。 2.1 机会的赢利性 从机会的赢利性的定义来看,反映的是机会所带来的赢利能力和规模。本文从三个维度分析机会的赢利性,即行业与产业的吸引力、目标市场的利益及机会的竞争优势。 2.1.1 行业与产业的吸引力 对于任何创业者,他们往往喜欢在大部分参与者都能获得良好效益的行业中竞争,而不愿意在那些很多公司为了生存而拼命挣扎的行业里打拼。这种行业的选择是创业者选择机会的首要考虑的问题,正如迈克尔.波特(1980)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因素之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整体赢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波特认为,选择合适的机会应该选择有潜在高利润的产业[9]。同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1980)提出了决定行业吸引力的力量。这些力量是影响任何行业利润的决定性因素,同样,是进行行业和产业吸引力分析的主要方面。波特提出产业五种竞争力模型,这一模型说明产业的赢利能力主要取决于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购买者及产业内现有竞争者五种因素。而产业赢利能力影响这个机会有多大的赢利空间。 2.1.2 目标市场的利益 主要从财务指标考虑市场机会,这也是绝大部分创业者或者风险投资公司做投资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方面,经济性将决定整个赢利的水平。从其构成来看,税后利润、达到盈亏平衡点所需要的时间,投资回报率潜力、内部收益率潜力、自由现金流特征、毛利率、资本要求都是财务收益指标的主要内容。 2.1.3 机会的竞争优势 主要指机会本身的技术优势,包括技术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这种机会的技术是否具有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能否持久等(林嵩,张帏,姜彦福,2006),有吸引力的机会往往是有潜力的机会,因而,机会的竞争优势将决定机会在未来的时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9]。或是这个产品或服务使企业成为成本最低和营销、分销成本最低的生产商。同样是对价格、成本和分销渠道拥有中等或较强的潜在控制力。缺乏对产品开发和部件价格等因素的控制,同样会影响到赢利性。同样,拥有一个有利的机会之窗或壁垒保护很重要,这使得新创企业获得所有权的保护或契约的优势,甚至可以使新创企业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而机会的竞争优势也将影响企业的赢利性。按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的定位决定了其赢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产业的平均水平。企业的定位可以考虑选择适当的战略,以增强其在产业内的竞争地位。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等三种战略为最常用的基本竞争战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机会的赢利性特征主要分为市场/行业吸引力,经济性及竞争优势。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可以从宏观到微观的考虑机会的整体赢利性,既考虑到其财务指标,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企业未来的收益水平空间,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机会的成长的空间。因此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赢利性特征。 2.2 机会的可行性 机会的可行性,指新创企业实现赢利的可行性和把握度。即对成功开发赢利机会的可能性。而对机会开发的把握完全取决于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所具有的内在特征及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及一定的社会网络。 根据资源与能力理论分析,创业者/创业团队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其中创业者特征、创业者能力、社会网络都作为特定的资源。多林格(2006)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创业者、资源和能力的模型,揭示了机会可行性的机理。多林格认为,创业企业起源于创业者自己拥有的或者创业团体控制的资源。资源基础理论区分六种不同类型的资源:物质资源(Physical)、声誉资源(Reputational)、组织资源(Organizational)、财务资源(financial)、智力资源(intellectual/human)以及技术资源(Techological)。我们称其为PROFIT因素。这些资源因素实际上包括了创业者的一些基本特征、创业者或团队的能力、社会网络三个方面[10]。 资源和能力基础观认为机会开发的过程实际上是资源的开发过程。本文依据资源和能力基础观认为,把握机会的关键在于创业者是否具有一定的拥有一定的资源,以及获取、控制和开发资源的关键能力及如何通过外部环境得到或控制更多的机会开发必要资源的社会网络。围绕这三个方面,机会的可行性包括三个维度。即:创业者个人特征、创业者的能力及连接外部资源的创业者或团队的社会网络。 2.2.1 创业者特征 关于创业者特征的研究主要围绕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及创业者的背景特征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关于创业者特征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创业者特质上(Shaver&Scott,1991),后来源于复杂理论复杂的框架的研究显示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Chen、Green&Crick,1998;Markman、Balkin&Baron,2000)、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预应性等特征,以及创业者的成就需要对机会开发均有影响,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11]。本文认为,影响机会识别开发的创业者的特征主要包括创业者心理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敏感性、风险承担性、创新精神、成就需要。这些特征不仅使创业者能够敏锐的发现商机,同时使创业者在创业动机的趋势下努力开发机会,并具有一定的风险承担性,能够抵制存在的风险。敢于承担风险是与成就需要的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回答对机会可行性的评价:风险承受力、创新行为、对机会的敏感程度、对成就的追求程度[12]。 2.2.2 创业者能力 所谓创业者能力,是为了顺利完成创业活动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备的行为特征。创业者能力强烈影响其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同时,创业者的能力是获取动态的、持续绩效的能力(Lau&Chan,2002)。Chandler&Hanks(1993)认为创业者能力是“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核心的能力,Spence等(1993)认为创业者能力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个人潜在的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知识、技能、自我效能感、特质和动机。Rule和Irwin(1998)认为,创业者能力等同于现存公司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冯华和杜红(2005)指出创业者能力是指在创业过程中,一个绩效优秀的创业主体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创业任务并取得很高的新创企业绩效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集中表现为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识别、追求机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13]。本文认为,创业者能力主要围绕机会开发过程中资源的获取和整合展开的。主要包括战略谋划能力、合作能力、获取可控资源能力、适应性调整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领导能力、学习能力等。并且创业过程中能力会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程度体现。其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调整能力是创业者最基本最为核心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不断调整自身胜任创业的使命,提高创新能力,并提高对新创企业动态发展的适应性。 因此,创业者通过以上能力,在新创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且相互影响,共同影响创业。新创企业是在一个资源困乏的情势下进行“创造性的组合”的,其设立、运营受到创业者个体及其团队的主导。创业者能力通过影响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实施相关动态的、连续的开发行为进一步影响新创企业绩效。 2.2.3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也称社会资本,米切尔对社会网络的界定是:“特定的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的联系”(Michel, 1969, Aldrichetal, 1987)。Sexton and Bowman-Upton(1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