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资本市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分析      ★★★ 【字体: 】  
资本市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39:4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在资本论中,产业资本被定义为投在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其存在和运动决定着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自身,它的运动呈现为一种循环运动。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指资本的价值从货币资本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相应地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实现增殖后又回到原来出发形态的运动过程。

从经济发展的逻辑来看,应该说是先有产业资本,后有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开始阶段基本上是依附于产业资本的。而它真正独立于产业资本,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不过,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金融资本开始与产业资本展开了博弈。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投资实业,并且具体控制某个企业、直接参与管理的资本,才能称为产业资本。而在资本市场中控制公司股权的资本才可以被严格地称为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则以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代表。

提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就要提到股权分置。股权分置是指由于我国早期的制度设计,只有占股票市场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股),另外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时不上市交易(非流通股)。按照西方早期的金融资本理论划分,非流通股在性质上属于产业资本,而流通股属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异,表现为:产业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实体经济,金融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虚拟经济。

上市公司上市肘,国有股、法人股就被剥夺了上市流通的权利,从而直接导致我国在股份制和股票市场的初始设计时就出现了股权分置的情况。股权分置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当时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制度上设计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中国股票市场得以建立、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政府而言,股权分置一方面能够控制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又能募集到大量资金。但是股权分置也存在很大弊端,结果是:占三分之二绝对多数的国有股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占三分之一少数的流通股股东以远远高于股票面值的价格认购股票。所以它一直成为困扰股市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托宾Q理论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是否进行新投资的标准,这个比率称为“Q”。其中,企业的重置成本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乘总股数之积。用公式表示:

如果Q

如果Q>l,即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新建造企业的成本时,建造新企业比收购该企业便宜,此时当然会选择建造新企业,就会有新增投资出现。由上说明,若Q比较大时,新增投资会较大。

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部分限售股票允许上市流通。当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较高时,即当Q>l时,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在实体经济中产业资本对相关企业股权的定价。因为存在这种价差.产业资本就会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解禁的上市公司股权,即存在从股票市场退出的理由,这时它可以重新投资实业,从而完成套利。进一步,可能产生以下后果:原来的上市公司失去主要管理团队后,开始走下坡路。而刚刚成立的新公司又在逐渐壮大,再经过运作上市,这时又给产业资本的套利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看出:由于企业股票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存在价差,产业资本的这种直接套现只是这些股东减持的一个动力所在:这些股东抛售股票获得资金后重新投入下一个即将上市的公司,待新公司上市后再次套现是减持的另一个动力。这种模式重复循环,实际上使大小非从二级市场的多头转变为空头。

当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即当Q

凸显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套现后,把资金投入到待上市的新公司,等到新公司运作上市后再次套现,这样产业资本“左右逢源”,在一轮一轮与金融资本的“蜜月”、 “离异”、 “联姻”的路途上完成超常规的套利操作。这主要缘于国内对于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的这种行为没有在制度上和法制上进行约束,因此存在这种套利空间。国外的制度比较成熟和完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出售原有公司后,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即禁止在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在股票市场上抛出原公司的股份后再入股同行业的企业或者组建同行业的公司.这就使该股东在若干年内无法再涉足这一行业,从而产业资本反复套利的模式无法实现。

1.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模型的假设条件

股票市场上存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两种资本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即做空与做多。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多,两种资本得到的效用都是9; (在经济学中,具体的数值并没有意义,只是用来作比较。)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空,则两种资本得到的效用都是2:如果一种资本做空,另一种资本做多,那么做空得到的效用为10,做多得到的效用为0。图l的支付矩阵描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图1中的数字均表示得到的效用。

2.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过程如下

先考虑产业资本的策略选择。产业资本在考虑金融资本的策略选择的前提下来决定自己的策略选择。根据已知的支付矩阵,如果金融资本选择做空,则此时产业资本也选择做空。 (因为做空的效用2优于做多的效用0。)如果金融资本选择做多,此时产业资本仍然选择做空。 (因为此时做空的效用10优于做多的效用9。)这样,无论金融资本选择做空还是做多,产业资本均选择做空,此时做空是产业资本的占优策略

按照以上思路来分析金融资本的策略选择时,我们会得到类似的结论,即无论产业资本选择做空还是做多.金融资本均选择做空,此时金融资本的占优策略也是做空。

3.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博弈后结论

博弈双方都有一个占优策略,即做空。这样该博弈有一个占优策略均衡(做空,做空)。此时,再仔细分析一下该矩阵,我们发现:双方都选择做空策略是因为即使双方都采取合作的做法(即都选择做多),这时股票价格可能会上涨,对于两者整体来说可能会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每一方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都会有一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冲动,即单方面偷偷独自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即做空),期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双方都会担心因为对方做空而给自己的利益带来损失,这样双方都会产生先于对方做空的策略,这样所赚到的盈利要好于做多。此时如果当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且这样实施后,,一方的做空会引致另一方的抛售。这样(做空,做空)的最差结局就会出现,不仅使得整体利益下降,各自利益也没有得到满足。

   

事实上,低位抛售无论对产业资本还是对金融资本来说,都没有任何好处。但是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行博弈的角度,两者均会选择做空。首先产业资本存在做空冲动,因为:第一,当初股权分置时,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的,这些非流通股当初以极低的成本购入,即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仍然能获取暴利。因此市场很难准确估量解禁后的套利冲动。第二,后续的产业资本筹码会越来越多,抛售难度会越来越大。第三,产业资本也面临着宏观调控下的产业转型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套利的冲动之外.产业资本套利还存在另一种冲动,即套现后可以继续进入到下一个待上市公司,等时机成熟后开始新一轮套现。所以,此时产业资本会大量抛售所持有的股票,而众多蓝筹被抛弃使得金融资本也更加确信产业资本做空的策略。此时,如果股票市场上流动性的增长跟不上流通盘涌现的速度,那么就会造成股票价格的下跌,此时金融资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外因对两种经济体制形成与变迁的作用比较

  • 下一篇文章:论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资本市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资本市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资本市场流动性研究综述 罗明华
  • ››资本市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分...
  • ››资本市场的博弈特征分析
  • ››资本市场的四个公理和财务报告的七...
  •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规范
  • ››资本市场、金融企业上市与我国会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