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道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对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行干预,等等。(2)国家不再在投资资源的配置上起决定作用,而是成为“第二线的资源配置者”,主要是通过提供补贴、提供投资政策优惠、放慢关税减让速度等来扶持某些部门的发展。(3)国家在发挥收入再分配职能时坚持一条原则:不在大企业家阶层中造成不信任感。政府的行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特定的社会集团转移资源,包括现金和减免教育、医疗收费,确定最低工资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等;二是向贫困地区转移资金和建立特定的地区发展基金。(4)国家通过诸如汇率、利率、财政等方面的政策调整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5)国家制定必要的市场运作规范,包括对已经私有化的企业进行必要的干预,特别是在公用事业领域确保用户的权益不受侵害。正如劳尔·冈萨莱斯指出:“尽管国家的分量比过去减小了,但上述情况表明,智利经济绝不是一种不要国家的经济。国家保留了它在现代国家应当出现的所有领域的存在,并限制着教条式新自由主义的得逞。”
四 关于智利的发展模式
经过30年的改革,智利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企业私有化过程已基本结束,一种新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从当前情况来看,智利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既不在于其经济体制,也不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在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智利经济改革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彻底改变以往由国家主导的、高保护下的内向工业化发展模式,建立一种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这一改革目标的确定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原来的发展模式是逃避外部竞争的封闭模式,所形成的工业体系既无效率又无活力,阻碍着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新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快速地、大幅度地降低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平均关税降至原有水平的1/10),使工业部门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遭到“破坏”或“肢解”。这就是笔者在前面说过的改革的头10年中,自由贸易导向造成对内的破坏效应。从债务危机发生到80年代末属于第二阶段,政府采取重点发展出口生产部门的方针,这既是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也正好与债务危机发生后解决对外支付问题的紧迫性相吻合。可以说,国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和国内的低工资政策等因素,成就了这个阶段出口部门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在80年代后半期私有化高潮中国家将大型铜矿企业保留下来。90年代文人当政后,政府进一步强化了促进出口的方针,推动智利产品出口成为国家外交工作的重心之一,签订了大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特殊部门补贴政策(如林业补贴);专门制定矿业部门外国投资法;扩大出口产品种类,增加出口生产基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等。出口快速扩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60年代,外贸占智利GDP的9%左右,到90年代末,这一比重上升到30%。
尽管智利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已经取得明显的成就,但这一模式目前也面临诸多的局限。(1)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智利出口商品结构已由原来单一产品(铜)转向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没有超越初级产品的范畴。2000年,10大主要出口商品无一例外都是农、林、渔、矿业产品,占出口总值的63%。从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来看,以1998年为例,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占30.5%,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占55.5%,制成品仅占14%。虽然近些年来国际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看好,但这类商品遭遇需求与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是很大的。(2)出口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整合程度不高,拉动效应有限。以资源开发和简单加工为主的出口产业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是薄弱的。大型企业对出口部门的控制更强化了这种弱点,例如,这类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包、合作关系是很少的。国内制造业部门基础较差,难以承担为农、林、渔、矿业部门制造生产设备的任务。在市场高度开放、国内商品供应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由出口收入增长所形成的追加需求有相当大一部分转变为进口需求。(3)出口部门创造就业的能力相对有限。在智利,出口部门无疑是提供就业的重要部门,90年代以来这个部门的总体工资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部门。但从出口增长带动就业的情况看,农业和渔业部门效果较好,矿业部门则出现出口增长而就业反而减少的趋势。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大型企业目前以仅占20%的就业劳动力提供全国95%的出口产值;全国有50%左右的劳动力分布在生产率和收益都很低的个体农业、中小企业或微型企业中。这种状况大概是智利尽管整体经济形势不错,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5年来,智利城市公开失业率一直在9%左右徘徊。
综上所述,关于现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已经成为智利政府和经济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是通过进一步使出口商品多样化并增加附加值来提高出口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再选择某些具有前景的新兴制造业行业作为重点产业,或再作出其他战略性选择,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