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经济学理论 |
|
|||||
浅论资本项目自由化与金融安全问题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7 00:00:43 点击数:[] ![]() |
|||||
(2)资本项目管理领域不够全面。我国主要集中于对资本流入的管理,而对资本流出的管理仅限于投资风险审查和外汇资金来源审查以及对投资主体资格的事前审查,缺乏对于投资过程以及债权等问题的管理。(适当展开) (3)我国同时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并且以事前审批为主,依靠制定法律法规例行检查,但事中监控能力较弱。(适当展开) (4)难以严格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大部分国际收支交易同时具备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特性,难以进行严格区分。因此,在现行“经常项目可兑换,严格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管理思路下,市场参与者趋利避害的本性必然会导致大量资本项目交易混入经常项目交易的情况。随着贸易融资的发展,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更加困难,从而实施有效的监管更加艰难。(适当展开) (5)资本项目管理领域不够全面。资本项目外汇统计检测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只有外债统计监测系统,而没有外资统计监测系统。(适当展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我国资本项目管理还面临上述一些问题,因此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些风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威胁。 (问题部分是重点,请在深入分析) 二、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分析 (一)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用外资的风险 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加速,特别是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入的急剧增加。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进一步放开,当国际资本源源流入我国时,如果管理得当,使用合理,则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如果使用不当,监管不严,国际资本因某种原因突然流出,将会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 1、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或数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国际资本流动是以赢利为目的,但与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不同,它统指以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特征的资本流量、流向和持有者的变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包括:首先,资本增值和避险的本性无疑将促使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利润丰厚、安全性高的投资环境;其次,总体上的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增长使更多的资金流向国际资本市场;第三,由于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动,各国经济开放政策的完善和国与国之间协作的进一步加强,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优良的投资环境;第四,20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的海外发展战略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全球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资本的争夺日益激烈,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也日趋活跃,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的格局。不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品种不断创新,而且市场结构和资金流向、流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主体构成多元化,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第二,国际融资证券化,股票债券比重上升,直接融资占据国际资本流动主导地位;第三,私人资本流动比例增加,在国际资本来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第四,国际游资的规模大、流动性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国际资本流动特点重点展开论述) 2、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用外资的风险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各种形式的外资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使我们开始面对资本流入与国际收支均衡之间相互作用的局面: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外资流入,外汇市场将面临资本流动冲击与汇率调整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面临的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巨额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积累逐渐对我国外汇市场形成压力。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累计已超过4000亿美元,如果外商投资利润率以20%计算,外商可获得投资利润接近800亿美元,假定其将所获得利润的50%用于国内再投资,另外50%利润汇出,那么仅2003年汇出利润就高达400亿美元。虽然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仍表现为外资净流入,但进一步开放造成的资金流出将对外汇市场形成巨大压力。 (2)我国外债总额持续增加,债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从外资结构上看,接近60%为政府部门和国内金融机构的债务,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风险的加大,这部分债务的偿还和安排需要全面均衡。 (3)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力度加大,相当部分的监管措施是管制性的,是损害金融运用效率的,是不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特别是我国外债来源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并且,在资本账户开放后,中国资本流出将会有增无减,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在资本账户开放后资本流动更为便利,资本外逃的成本降低。第二,在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基于逃避金融压抑、规避国内风险等动机引起的资本外逃会进一步加大。第三,资本账户开放后,随着资本流入和外债的增加,银行和企业也会增加对外资产,从而导致国内对国外的直接投资或证券都将大幅度增长。 (二)我国的外债风险 外债,对一国经济而言既是一种外部资源,又是一种潜在负担。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但如果外债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对外债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债规模与日俱增,目前已成为世界三大债务国之一,其外债风险也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的步伐而逐渐暴露出来。 1、风险损失大,利息负担沉重。外债风险的产生和汇率风险及利率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汇率风险,即外汇风险,是指一个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外汇汇率变动,导致其以本币衡量的价值上升或下跌的可能性。运用到一国外债管理上,汇率的变动会使以外币标价的外债的本币价值上升或下跌,外债筹措和使用成本相应上升或下跌,直接影响外债的使用效率和偿还。另一方面,所谓的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对某个经济实体的收入或净资产价值的潜在影响。运用到一国外债管理上,外币利率的升降会直接使外债的筹措成本上升或下跌,而本币利率的升降则会通过影响汇率的变化和资本的流动间接影响融资成本。在我国不断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汇率也将更具有弹性,这样利率、汇率都将会更加灵活。如果外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在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使我们遭受的损失将大大提高。 2、导致更多的隐性外债,增加外债风险和外债监管难度。截止2003年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1936.34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770.4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9.79%。据初步测算,2003年末,我国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比)为39.9%,负债率(外债余额与GDP之比)为13.74%,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约为19%,各项指标均处于国际安全线之内。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乐观,大量隐性外债在新条件下日益显现出来。从国家外汇管理的角度来看,隐性外债是指处于国家对外债的监督管理之外,且不反映于国家外债统计监测之中的外债,是逃避外债管理的重要形式。而在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外债监管的难度大大增加,再加上资金的大量流入,无疑会使隐性外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当隐性外债具备一定规模后,其影响特别是短期隐性外债的影响,将会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极大冲击,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如果遇到经济萧条,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则隐性外债就会变成显性的外债,潜在的风险也就转化为现实的外债风险。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