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改良社会结构,打破“三农”僵局      ★★★ 【字体: 】  
改良社会结构,打破“三农”僵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7:0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提要:农民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其他问题一样,“三农”问题的根本性的制约和障碍也是来自于现体制。必须进行包括还权于民、重溯公共权力、改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甚至改变生活方式等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能只寄希望于社会上层的开明和勇气,还必须从促进民间健康力量的发展,促进民间与政府互动格局的形成。由于现体制本身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总体结构的综合反应,这种结构的要害在于1)它使整个社会不可避免地恶性化,不论哪一个阶层;2)它使包括黑社会在内的各种恶性力量形成一个严密的利益体系,却使民间力量无从发展和无从团结。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是致命的,所以我的命题和问题是:和一切的一切相比,怎样使中华民族健康和团结起来,才是当代中国人的最大挑战。这才是时代的真问题。
任何真正关心三农问题或关心中华民族命运的朋友,都不会拒绝以下说法,那就是我们不论做任何事,都应把问题分析清楚,认清我们的处境,以便更有效地的选择我们的行为,争取达致较好的效果。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早就成为上至中央政府总理,下至平民学子们的普遍共识,有关的探讨热闹非凡,但谋求缓解乃至根本改变“三农”命运的尝试,至今收效甚微,空有许多对策,就是无从下手。为什么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和三农问题庞大的需要比起来,我们相应的资源和力量极其有限,却不怎么清楚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极其有限的力量。有时候,盲目的行动比不行动还糟糕。所以各方面关心三农问题的朋友,有必要疏理一下头绪,建立起码共识,对针下药,有的放矢。
我尝试从三农现状、现有对策、现实途径、我们的选择等几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思考。个人的力量有是限的,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现状:一副破败和矛盾尖锐的图景
无论来自城市或农村,绝大部份人都能感受到“三农”问题的严重和危险。但感觉不能代替理性的认识。
李昌平揭示了当今农村这样一副图景:1、负担如“泰山”(农民不堪重负,有的地方甚至已出现抛荒现象);2、债台如“珠峰”(农村债务直线上升,全国3000县估计不低于6000亿);3、干部如“蝗虫”(干部队伍"债主化",并导致基层政权与社会流氓势力的结合,权势群体非法的私有化已成公开秘密,干群关系恶化);4、盲流如“洪水”;5、责任制如“枷琐”(种地没收益,不种也要交税费);6、政策如“谎言”(江西桂晓琦事件:以中央和有关省市的减负政策编成的小册子成为禁书);7、假话如“真理” (数字出干部;报忧得忧,报喜得喜);8、疾病流行危及人畜生存而无人顾及;9、义务教育成画饼(希望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么?);10、水利设施日趋老化;11、县级政权面临危机(现在农村和农民已经不象过去那样能向城里输血以缓解城市问题了,而且还是一个充满危机的地方和群体,县级政府实际上是坐到了火山口上。)(见李昌平:《给总理的一封存信》等文。本文主要表达基本观点,非学术文章,相关文章网上已多如牛毛,且所引全部材料在网上一查即有,恕不详引详注。)
除了东南沿海一带要好一些,全国其他地方比这好不到哪儿去。既便东南沿海一带,不也是建立在对北部、中西部广大地区“打工仔、打工妹”的任意遣用上?既然关心三农,那就要看到,不论留守农村的,还是进城的,都是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处境最不利、并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的庞大人群,这是不能分割开的。

纸上谈兵的必须对策: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三农问题纵然如此严重,却并非没有对治的办法。现实要求必须实施以下的综合配套方案,三农的命运才有可能改观。
第一、 界定产权、还权于民,保护农民基本权利。借用一位自称为“老牛”的上访农民自己的话说,农民缺的不是科技,甚至不是资金,而是缺乏一个起码的好环境。中国农民是最没有权利的,没有财产权,没有公共事务参与权,甚至没有自主经营权和人身安全权。周其仁说缺乏农地使用权、生产决策权、放弃农地自用的喊价权和交易权、劳力和各种才能的租金权利以及结社权等各种基本权利,是制约农民发展的要害。只有有了这些权利,农民收益才能得到保障,各种资源才能得到优化利用。更重要的,是农民才会因此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才会有进一步改善自身处境的动力和能力。界定产权、还权于民的核心是限制政府行为能力,如果无法限制政府行为能力,一切将注定徒劳。(见《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第二、 免除农民税费,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民义务平等,建立以所得税为核心的城乡统一现代化赋税体制。(以下几条主要是温铁军的政策建议,也有秦晖等专家的建议)。 即使按照政府公布的统计,农民月均收入也不过300元,城里人是达到800元才开征。再说土地对中国农民实质已变成社会保障,没有哪个国家对社会保障征税,相反倒应该用财政来保证社会保障。所以现在继续征农业税从道理上是讲不通的。或问,给农民免税,各项农村建设费用、管理费用等所需经费从何而来?温铁军以为,只要把现在花在吃饭财政和腐败的这些钱腾出来,已经绰绰有余,甚至还可把目前短缺的科研经费、教育经费等一并解决了。
第三、 实行真正的村民自治,根据小农经济的现实重构县乡上层建筑。目前政府硬要对2.4亿农户征收税费,还要加强管理,不仅乡镇已经“六套班子,七所八站”,还要把村级也叠床架屋地搞“三套班子”;这些政策都要收钱才能执行,而且自然会导致机构膨胀,这就是目前任何减负措施都遭致失败的原因。所以,可行的政策是把社区自治体作为财产主体和纳税主体,把政府直接面对2.4亿小农户转化为面对70多万个村,把乡级政府改为乡公所,合并乡镇,以此降低交易成本。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社区组织与行政部门对人民负责的制度。没有县乡政府的自治,村民自治就是一句空话。
第四、 落实义务教育。并按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提出的运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方式,开展公民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文艺教育和生态教育五大教育。
第五、 以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城镇化。按照目前旧体制搞城市化是走不下去的。现有的 “造城运动”盲目性很大,大量占农民的地,却排斥农民就业。不但不能解决“三农”问题,反而是恶化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的灾难。因此,不能简单地强调“加快城市化”,而必须“以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城镇化”, 撤乡并镇,发展中心城镇,把和传统农区经济半径最短的城镇发展起来。一个县市最多发展3-5个中心镇,尽可能让中心镇吸纳农村过剩人口。改革政府垄断征占土地这种制度,不要让征地成为权钱交易腐败的根源,而是要把政府垄断占有的土地“证券化”变为失去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现在建立在对资源高消耗基础上的城镇规划根本不应该在中国实行。
第六、 砍掉现有城市对农民进城的门坎,保证进城农民权益。但是目前各级城市庙里的各位菩萨、各个部门、各个正殿偏殿,都没有一家说我愿意砍门坎,都是在不断加高。加的越高,垄断收益就越高。这怎么能够城市化呢?
第七、 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金融、保险、流通、批发等非农生产领域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对农民发展合作组织免税。现在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各种金融、销售等所谓“服务”的政府部门垄断力量太强,垄断转化为各种名目的收费,所以这些部门的固定投资最后还是转化为农业成本,导致农业成本的不断上升,这正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不把这些有利可图的领域还给农民,农民就彻底无利可图。农民发展合作金融,发展合作销售,获利之后才能返还农业。同时,要把原来给政府各个部门的投资集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扶贫:一个沉重的话题

  • 下一篇文章:突围三农:求教马克思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改良社会结构,打破“三农”僵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改良社会结构,打破“三农”僵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改良社会结构,打破“三农”僵局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