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论春秋战国的市      ★★★ 【字体: 】  
论春秋战国的市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3:45   点击数:[]    

过程应遵循的原则。价格也是当时市的经济活动中的要素,经商就是靠买卖过程中的物价差价而赚钱。春秋末子贡、范蠡经商就是靠不同时间、地点、物价差价而致富的。《管子·轻重乙篇》谈价格问题时说:"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 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已有四者之序,发号出令,物之轻重相什而相伯,故物不得有常固。故曰衡无数"。什么是衡呢?郭沫若说"衡乃物价之意"。马非伯认为衡在"此处当作平准,即物价政策讲"〔12〕。据这些解释,上段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国家认可的正常物价不能固定在一个定数上,而应随一年四季变化而上下摆动,所谓"物之轻重相什而相伯"就说明了这一点。正因物价能够上下波动,客观存在的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商人和国家才能发财、谋利,经济才能搞活。在市的经济活动中,竞争也出现了。商品生产者经营好、技术好,可以发财致富。《庄子·逍遥游》记载了一个故事:"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龟, 指皮肤坼裂。洴澼絖是丝絮洗涤剂。这一故事是说宋人有善于制造一种药使手不裂开者,是个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的手工业者,有客愿出百金买其药方,这个手工业者因此发家。反之,如果没有特别的技术,又不善经营管理,则有可能破产。总之,在春秋战国市的经济活动中供求规律、物价的上下波动、竞争三大要素的作用发挥,对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战国市的经济活动的影响,使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向有销路、有效益的行业、部门倾斜。盐是齐国的特产,有销路和效益,所以《管子·轻重甲》借管仲之名主张在齐国产盐区煮盐,并加以积存。说从本年十月到次年正月可生产积存成色好的盐36000钟。 春耕开始后,禁止聚集庸工煮盐,盐就会涨价10倍。这时,齐国把积存的盐粜到梁(魏)、赵、宋、卫、濮阳等国家、地区,会获得成色好的金子11000余斤。这是市的经济活动的发展, 导致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具体事例。当时冶铁业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冶铁业可以增加国家收入,所以《管子·轻重乙》借管仲之名主张用"民得其七,君得其三"的民营冶铁而由官府收税的办法发展冶铁业。这种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春秋以后出现了煮盐、冶铁、开采丹砂、放牧牲畜的大富豪,就是当时资源配置、产业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三、市的制度与管理

  《周礼·地官司徒》司市、胥师、贾师、质人等条目中,系统叙述了周代市的制度与管理。这些内容哪些是西周的,哪些是东周春秋战国的虽已无法全部加以区分,然而其基本方面反映着春秋战国的情况应无疑问。由于其他典籍关于市的制度与管理的记载零散而缺乏,所以探讨此问题,只能以《周礼》的有关记载为主要依据。

  《周礼·地官·司市》所说的市有大市、朝市、夕市之分。中间的市称大市,日中进行,以"百族"即自由民和贵族派人来买东西为主。东边的市称朝市,早晨买卖东西,以商贾为主。西边的市称夕市,傍晚交易,以贩夫贩妇为主。管理市的最高官员为司市,司市办公的地方叫"思次"。在司市之下,二十肆设胥师、贾师各一人,胥师、贾师办公的地方称"介次"。同一类和同一种货物陈列的市列称肆,肆是陈列和买卖货物的地方。肆设肆长一人。市的门口有"胥"执鞭把守,察出入之禁令是否得到遵守,并巡行纠察治安。市中的各种官吏要检查肆中货物的真伪,并定其价格。司市每天在其治所"思次"以悬挂旌旗为标志,宣布开市,并在这里"听大治大讼",处理有关事情。这时,胥师、贾师也到"介次"办公,"听小治小讼"。凡民众在市中遇到的钱物纠纷、量度争讼和刑罚方面的问题,都在有关官吏办公的地方解决。凡是拾到货物钱财、六畜,要交到肆吏办公的地方,以便主人认领,如果过了三天没人认领,就没收入官。对市上货物、六畜、珍奇宝物的管理,没有的要使之有,有利的货物要使之丰富起来,有害的货物要使之无,侈靡的货物要使之微少。凡是要在市场流通的货物,都要凭玺节出入。玺节是准许通商的凭证。玺即印章, 有刻字,  印在竹帛上以为节。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安徽寿县丘家花园发现的鄂君启节就是楚怀王颁发的陆路、水路通商的货物通行证〔13〕。这说明通商时货物出入关卡用节的制度,战国时还盛行。在灾荒疫病年景,民众匮乏时,市上不征税。对于市上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禁令,针对一般民众的禁令有十二条,针对行商的有十二条,针对坐贾的有十二条,针对工者的有十二条。市上对违法者处罚的刑罚分小刑和中刑、大刑。小刑在肆门出布告公布其犯禁罪状,中刑在市巡游示众,大刑要加以笞打即用鞭、杖、竹板抽打。犯法严重的处以属周代五刑的刑罚,归上级有关部门处理。在"诸侯会同"、"师役征伐"时,设临时市场,司市也要率贾师等,掌管市政、物价和买卖之事。

  周代社会等级森严,市上对参加交易的人和商品都有限制。《周礼·地官·司市》载:"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帐幕),世子过市罚一櫎(小帐幕),命夫(卿大夫、士)过市罚一盖(车盖),命妇(有封号的妇女)过市罚一帷。"这就是说统治阶级中的人入市是有失身分的事情,严格禁止。《礼记·王制篇》载有禁止在市上交易的各种物品,主要有以下几类:其一,体现统治阶级等级的用器禁止在市上交易,如规定:"圭璧金璋不粥(鬻)于市,命服命车不粥于市,宗庙之器不粥于市,牺牲不粥于市","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其二,严禁兵器在市上交易,规定"戎器(兵器)不粥于市"。其三,为保护生产,规定"五谷不时,果实不熟,不粥于市"。其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禁止在市上交易,如规定:"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礼记》记载的应是西周的制度,春秋时期禁止在市上交易的货物发生了变化,战国时期的变化更大。如上引《礼记·王制篇》说"珠玉成器不粥于市",而《左传》昭公十六年晋国的韩起在郑国要买商人的玉环,说明春秋时成器的玉在市上可以交易。《礼记·王制篇》说"戎器(兵器)"不能在市上交易。而《周礼·地官·质人》则说"兵器"是市上交易的一种普通商品,说明后者反映的应是西周以后的情况。

  《周礼》所记载的市场管理制度是上下级官吏逐级负责和同级官吏分工负责的制度,每个官吏都规定了明确的职责。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周礼·地官·司市》载其职责功能为:"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次序)分地而经市,以陈市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多)货而行布(货币),以量度成贾而征儥(卖),以质(长券)、剂(短券)结信而止讼,以贾(经商)民禁伪而除诈,以刑罚禁虣(暴)而去盗,以泉府同货而敛赊。"司市掌管市的治理、教化、政务、刑罚、量度、禁令。以次序分开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让经商的民众禁伪冒而除欺诈,用刑罚禁止暴力掠夺而去除盗贼,让管理货币的泉府使货币统一而收购滞销的货物。

  质人主要是掌管市上商业信用合同契券的官吏。《周礼·地官·质人》载:"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买儥者质(长券)剂(短券)焉。"契券质、剂有效时间为"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期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管子·轻重篇》的经济管理思想

  • 下一篇文章: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春秋战国的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春秋战国的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论春秋战国的市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