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货币分析(1)      ★★★ 【字体: 】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货币分析(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3:14   点击数:[]    

品的侧面。
————————————————
①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90页。
②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91页。
③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92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99页。
⑤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9页。
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28页。
⑦ 马克思:《资本论》第l卷,第151—152页。


某种实物形式作为货币而存在的基础,甚至也不在于它所具有的使用价值或直接有用性。尽管政治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假设,货币是由效用交换的过程提升到价值标准的地位而形成的,但实际上,最初充当货币的不同实物形式,往往是由它们所拥有的非经济因素及其它们在各种仪式中的实质性位置,及其一起进入特定民族共同体社会生活的不同方式.使它们与这个民族中其他类型的财产相区别而获得货币地位的。货币也由此获得了一种权力,成为了沟通社会与经济之间的一种制度性手段。“随着生产的社会性的发展,货币的权力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也就是说,交换关系固定为一种对生产者来说是外在的、不依赖于生产者的权力。最初作为促进生产的手段出现的东西,成了一种对生产者来说是异己的关系。生产者在什么程度上依赖于交换,看来,交换也在什么程度上不依赖于生产者,作为产品的产品和作为交换价值的产品之间的鸿沟也在什么程度上加深。”①进而使“货币对个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纯粹偶然的关系,而这种对于同个人个性毫无联系的物的关系,却由于这种物的性质而赋予个人对于社会,对于整个享乐和劳动等等世界的普遍支配权”。②这样,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以现代社会为基点提供了一个关于经济过程的文化层面的经典论述,揭示了被嵌人生产过程之中的系统的社会是如何通过货币形式,而在生产者对商品的偶象化和移情意识中获得表现的。然而,这一具有深刻意蕴的洞见,并未被经济学充分理解,而是在人类学的场地中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运用。

如用于特罗布里恩岛库拉交易圈中的交换手段——红色贝壳项链“索拉瓦”和白色贝壳手镯“母瓦利”,在其本身并无直接经济有用性的同时,却拥有一种社会身份的认定和稳定的非经济的社会涵义;与此并存的“财富标志”,也是用“希罕并难于获得的”材料并花费“大量时间和劳动”来制作的、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仪式使用的大斧斧身”;③劳姆(Laum)则证明了《荷马史诗》中著名的牲畜货币不是从牲畜作为实用产品的任何用途中产生,而是从牲畜在献祭和仪式性的聚餐(圣餐)中所具有的神圣意义里产生的。他还从赎罪仪式的收费中引出了等值(相同价值)概念,从象征性替代的仪式中引出了价值象征的概念,从仪式中散发圣餐引出了价格的概念。尽管人们把一些古代货币看作装饰品并从其装饰目的中产生其价值,但劳姆也明确地论证了装饰不能被视为终极的心理范畴来接受,而且装饰品事实上基本是巫术护符和象征。④人类学的诸多资料都表明:“被无文化民族用作货币的物体中很少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是给展示它们的人带来声望。”⑤同样也可以看到的是,“金银根本不是必要的使用对象,所以它们也被排斥在直接生产过程之外”;“金银的使用价值的性质就在于它应是某种多余的东西”。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表示:“在商品流通的初期,只是使用价值的多余部分转化为货币。这样,金和银自然就成为这种多余部分中财富的社会表现。”⑦货币作为剩余使用价值的特点,隐含着金钱即声望,而声望与实际无用的“剩余使用价值”关联的观念,揭示出把真正人性的需要与无用的(非理性的)需求区分开来的必要性。“金和银同别的财富形式的区别何在呢?不在于价值量(因为价值量是由其中物化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在于它们是财富的社会性质的独立体现和表现。”⑧似乎可以这样说,金钱的本质是其绝对毫无价值。因为以合理用途和真正的人类需要来衡量,现代经济中的金银和古代经济中的贝壳、狗牙或羽毛束毫无区别,雅普岛的那些“即使在海下也继续象征着价值”的巨大石盘与诺克斯堡地下的黄金也并无不同。在某种充盈着社会文化和制度性涵义性的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中,在无价值的东西向昂贵的东西的转化中,许多具有深邃洞察力的学者都看到了作为货币完成形态的金银所具有的文化和制度性涵义。
——————————————————
①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91页。
②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71页。
③ [美]诺尔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贵州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94年版,第263页。
④ [美]诺尔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贵州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94年版,第263、264页。
⑤ Herskovits M.J.,Economic Anthropology,New York,Knopt 1952,P.214.
⑥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458页。
⑦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50页。
⑧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649页。
当然,需要指出的一个事实是,经济学也并未完全放弃这一方面的思想努力。如国际通货理论的权威波尔.爱因齐格(P.Einzig)曾为了弄清包括“金问题”在内的现代通货问题的本质,以数年时间完成了《原始的货币——从民族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书,就受到了经济人类学者的高度评价。①研究古代经济的权威海希尔海姆(Heichelheim)指出,在古代近东地区附加于金银之上的价值,本质上具有巫术一宗教的性质;约翰.洛克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是“人类同意给金银赋予一种想象的价值”;凯恩斯也在其《货币论》中充分承认,现代经济附加在金银之上的想象的价值,是从宗教领域中衛生出来的,他曾写到:“古老埃及祭司的巧计使这种黄色的金属充满了其有魔力的特性,这至今也没有全部丧失。”①

应该看到,货币形式在财富的名义下,真正渴望获得的实质上是对人的权力。而其经济上的重要结果,便是创造了“超出需要的财富形式”。③正是对这种超出需要的财富形式的渴望,改变了事物的固有价值,而这本来仅仅取决于事物对人的生存的有用性。在此,我们再次看到了货币形式所展现的所谓现代“理性”的虚假性,正是这些理性原则,使我们一直把某些最令人厌恶的人类品质抬高到最高美德的地位,使我们没有胆量按照金钱动机的真实价值来评价它。这昭示着,从人类的本性需要和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关于交换价值的科学,同时需要一种关于使用价值的科学,以便使人能摆脱异化,摆脱社会的奴役,把外在化了的经济活动同人的发展的真正需要联系起来,而最终实现人向其本质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看到,货币存在的本质,可能并不仅仅在于其所谓的“经济性”规定,只有同时把握住货币的“制度性”涵义,才能对货币存在的本质作出全面的审视。
————————————————
① 参见[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97年版,第115页。
② 参见[美]诺尔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贵州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94年版。第264—265页。
③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440页。


经济学从一开始就作出的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它看到了交换经济资源的所有权是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当我们把引导权利转移的这种安排称作交易系统时,一个交易系统是由法律、法令、传统习惯和各种促进付给的手段、工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货币分析(2)

  • 下一篇文章:生存第一:农民的经济伦理——再论桑粮并重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货币分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货币分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货币分析(1)
  •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货币分析(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