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      ★★★ 【字体: 】  
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2:53   点击数:[]    

的历史过程,是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中诸问题的必备前提,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应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特点,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与演进过程,以及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条件。对于经济发展的国内条件,西方发展经济学界作过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他们的研究主要是从生产力方面的要素,如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来进行的,对于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如所有制结构、分配关系等,却重视不够,甚至完全忽视。我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条件,一方面要利用国外的有关成果,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中国资本形成、人力资源开发、技术进步、自然资源利用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分析中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关系上的状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条件。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外部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究竟起什么作用,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是否适用,国外资源应如何有效地加以使用,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长期存在分歧。只有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对这些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有过许多经验教训,对这些经验教训在理论上作系统的总结,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转换。自刘易斯1954年提出二元经济理论以来,西方的结构转换理论取得了重大发展。但这些理论仍存在着一些缺陷,特别是在对传统经济的看法上。如把传统经济等同于传统农业,忽视了传统经济中非农业部门的存在;否定传统农业中资源重新配置的作用等等。盲目搬用西方的理论,显然是有失妥当的。中国的工业化如何开展,农业进步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应从中国的实际条件出发,借鉴国外有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探讨。中国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发展乡镇企业等,也应进行认真的总结。
    第五,中国经济发展机制。如何将计划与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这里面的一个关键,是正确地发挥政府的经济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第六,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体制的束缚。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改革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什么样的改革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改革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学所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第七,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往往片面强调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往往导致经济效益不理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更新发展思路,改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这种转变,应在中国经济发展学中作深入的探讨。
    第八,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也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革、社会其他各个方面的协调关系,是中国经济发展学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九,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学不仅要研究各种理论问题,还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部门发展的优先顺序、地区发展的优先顺序、进口替代与出口鼓励的关系,以及人口、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都应从战略的高度加以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经济发展学的社会功用。
    在上列九项之外,还有许多重要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学应该研究的。
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们实事求是,艰苦探索,这种研究一定能取得成效,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注释: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1版,第3卷,186~1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②参见赵德馨、李洪斌:《经济史学与经济理论学的有机结合——当代经济学发展的趋势之一》,载《经济学情报》,1995(2),51~56页。
    ③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1版,第4册,423页,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④马克思:《资本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 下一篇文章: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