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的比例(W)来确定平均利润率(r),或者用r(已知)来确定W;然后又用联立方程体系中对生产价格求解的方法,为建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生产价格体系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应当吸取有关研究的积极成果(哪怕只有某一方面或某一点),而绝不应以“正统”或“真正”自居,拒斥任何积极新鲜的研究成果。当然,我们应当注意到西方一些学者(包括新李嘉图学派的一些学者在内)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采取轻率的否定或轻视的态度。例如,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的意义,“重建马克思的经济学”,或者用某些理论模式(如斯拉法的模式)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我们应当遵循这一精神,深入全面地研究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既要研究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变化,又要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如何坚持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并发展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锁钥,许多学者包括资产阶级学者在内都承认马克思的主要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共产党人,更是不能忽视它。但应当看到,马克思的《资本论》毕竟是写于19世纪中叶的著作,自那时至今已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资本主义薄弱环节上产生出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由于调整了若干生产关系、实施了新的科技革命,增加了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措施,从而缓和了劳资矛盾;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达到前所未有的发达程度,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在当时未曾预见到的。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变化有多大,我们都不能放弃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第一,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就是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也可以说,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没有劳动,而且是活劳动,即使生产要素再多再丰富,也还是生产不出价值来的。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劳动才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来估计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最后的和现实的唯一尺度。”[6]恩格斯也说:“劳动时间,从而劳动本身,都有一种价值。但是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7]恩格斯甚至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保留计量劳动,正是“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能余留的全部东西。”[8]可见,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也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那种轻言放弃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过时的做法是毫无理由的。
第二,我们在承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考虑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现在人们争论的焦点大致在三个方面:(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或技能能不能创造价值?(2)管理决策人员、科技人员甚至干部是不是也能创造价值?(3)资本、先进设备和良好的生产资料等资本要素(物化劳动)能不能创造价值?在许多人看来,既然我们已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既然我们的自动化水平已大大提高,大量的体力劳动已经消失,而生产率却大大提高,“无人工厂”已经出现,这不是非劳动在创造价值吗?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生产力因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不同的概念范畴之间的区别所带来的问题。这里我们只要把劳动这个问题弄清楚,就可以回答上述的问题了。我们知道,价值的创造是劳动尤其是活劳动而不是任何其他东西,但关键是对劳动含义的理解。过去,人们对劳动的理解比较狭隘,仅仅把它理解为体力付出的劳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事实上,劳动是体力和脑力的复合支出,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均谈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简单劳动是“每个没有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的消耗;复杂劳动是“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马克思还指出:在总体劳动过程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于是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列在生产劳动的直接概念下”。[9]由此可见,并非只有体力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脑力劳动同样也能创造价值,而且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归为生产劳动。也就是说,生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职能变成社会劳动的一环,许多职能(包括经理、监工、管理者、科技人员等等)共同构成大规模的社会劳动。当然,这里要有一个前提,任何脑力劳动的成果最终都必须脱离人脑,也就是说最终仍然要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否则,连接电键的手指都懒得动一下,脑力劳动的成果最终仍然是锁在脑子里,那就毫无价值可言了。弄清了劳动含义的问题,就可以回答上述的问题,尤其是第二个问题了。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劳动者,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管理干部都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人。而其他的所有要素:知识、技术、技能、资本、先进设备和良好的生产资料仅仅是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这些因素要经过人——劳动者才能起作用,换言之,劳动者与上述诸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多、更高的价值。研究生产力诸要素对劳动者的影响,以及劳动者本身如何充分地利用科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提高生产力;研究如何完善人、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人们进行复杂劳动的水平与能力;研究普遍提高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以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逐步创造条件,这应当是经济学家现时在劳动价值论研究上的最新视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R.L.米克.经济学、意识形态及其他论文[C].伦敦:钱普曼·霍尔出版公司,1967.178. [3] 斯第德曼.斯拉法以后的马克思[M].伦敦:NLB.维尔索出版社,1981.65、149. [4] 斯第德曼,等.价值问题的论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64. [5]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17.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0-101.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