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题目分别是:家庭生计与消费、英国中部地区的家庭构成(1930-1960年)、20世纪婚后性行为的变化、避孕药的后果、现代早期社会的私生子、英国家庭的长期趋势、战后家庭建立与解体的趋势、离婚的趋势等,由此可见该专业研讨之深入。此前一年即1999年1-3月的研讨题目则是:人们对自然环境态度的变化、想象与现实中的森林、土壤的改善与使用、水域的控制、乡村生态环境史。此外,还有精英人物与非精英人物死亡率的差别、英国饮用咖啡习惯的早期传播、经济增长与健康的相反关系、英国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死亡与性别、19世纪埃及的旅游业等,可见该专业视野之宽阔。而且,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社会史的重心已经转向社会。
还有一些大学专门成立了经济-社会史系,大多建立于20世纪下半叶。如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利物浦大学和莱彻斯特大学的经济-社会史系是较为知名的。经济-社会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很有特点的,它以历史学为主线,同时包容了多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力图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互动与交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长时段变化。“经济-社会史概论”是牛津大学经济-社会史专业2000-2001年硕士核心课程之一,稍作分析,即可使我们了解该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架构。这门课程共讲授12周,分两学期进行,内容包括社会科学中的哲学与方法论,涉及认识论、客观性和因果性以及后现代主义等问题;包括经济学,涉及芝加哥学派、科斯理论、“白搭车”概念等;包括社会学和阶层社会学,涉及家庭、财产、性别,以及马克思、韦伯和图尔干等理论;还包括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计量方法等。这样宽厚的课程体系设计,不仅在传统的历史学中颇为罕见,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中也是少见的。
经济-社会史的兴起,除历史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外,还与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有关。传统的历史学以及经济史、社会史往往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而经济-社会史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与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时段趋向,而且还使他建立起一个合理、系统的知识结构,容易适应和跟进迅速变化的社会。格拉斯格大学“经济-社会史系”,是西方经济-社会史教学和研究中心之一,在2001年的该校学科介绍中,特别指出该专业作为历史学分支,成功地将学术性和应用性结合起来:“所研究社会变化的模式不仅关系过去,而且关乎现实社会的形成。所以,经济-社会史能够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知识结构,以理解当代世界,并面向未来”。具有四百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学府爱丁堡大学,是英国高校中创办经济-社会史系较为成功的一个。据该校毕业生工作状况的跟踪调查,经济-社会史系的毕业生就业面广,竞争力强,工作成绩显著,大多受到雇主的好评。从跨国公司、英格兰银行,到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欧盟农业委员会等机构,都可看到经济-社会史系的毕业生。市场需求又有力支持了该专业的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认为经济-社会史学科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经济-社会史的整合性、综合性以及它所强调的长时段和渐变性等特点,对长时段、综合性的历史研究,如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手段和观察视角;它较成功的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的概念、方法和研究手段,也为我们改善历史学,进一步开拓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外,我国的经济史、社会史研究以及二者的结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近二十年取得的新成就尤其令人瞩目。总之,我们有理由为经济-社会史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