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稳定存在的现象?一旦发生经济增长滞缓,通货膨胀加剧或失业率大幅上升,“新经济”是否会随之消失?再次,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开放程度来说,英国、法国都不亚于美国,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较低,而英国、法国失业率较高呢?为什么美国形成了“新经济”,而英国、法国没有形成“新经济”呢?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在理论上解释清楚,“新经济”的真正内涵还是难以揭示的。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是由暂时因素促成的,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动力性的变化,经济周期仍会反复出现。 曾两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首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就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把其他所谓的“传统产业”称为“旧经济”。 综合以上各家所言,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 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其赖以依存和发展的两块基石: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导致各国的经济边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作用及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因此,新经济已并非是美国经济的专利,其深远影响及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 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虽然其影响所及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来实现的。长久以来,在低下的劳动生产力的掩饰下,信息的不充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被忽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信息瓶颈也逐渐拓展扩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以超前的眼光,最先将信息从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的世界构成的第三要素,这从哲学的高度证实了,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的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今天,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也才刚刚露出端倪,新经济刚刚露出曙光。一个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将来必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
2.怎样识别新经济:新经济的特征
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形成的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比较起来,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1)经济稳步、温和、适应地增长 新经济到来以前,美国经济长期依照著名的“菲利浦斯曲线”所描述的模式和规律增长,即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此消彼涨互相替代。这曾长期困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新经济开始后,这一滞胀状态正逐步消失。以新经济的代表美国而言,从1991年初至今,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992一199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8%,1997年以来经济正以近6%的速度增长,这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继续在前方发达国家中保持领先地位。随着经济的增长,美国的失业率已降至公认的“充分就业”水平以下。自1992年以来,失业率逐年下降, 1996年初降至5.8%,而目前已降至5%以下。据美国劳工部报告,1997年11月份失业率降至4.6%。这一水平已低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的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加剧的最低失业率5.5%一5.75%。1991年3月到1995年,以消费物价增长幅度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为11.9%,年平均为2.98%,1996年初降为2.6%,1997年以来又降至2.2%。1997年第三季度,按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仅为1.4%。利率水平小幅波动,相对稳定。1997年上半年,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1.4%。至此,美国彻底摆脱了滞胀状态,国家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繁荣景象。这种既无生产停滞,又无严重的通货膨胀一稳三低(经济稳步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胀率、低利率)的经济现象一般被确认为是新经济的明显特征。 (2)高科技与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了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朴实的真理在新经济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技术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并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据美国政府专利局公布,到1999年12月,美国历史以来的发明专利已达600万个。其中第一个100万发明专利足足花了85年时间,而发明专利从500万增加到600万个,仅仅花了8年时间。近几年,发明专利增加最多的是电脑、通信和生物技术领域。1999年,获得了美国第600万个发明专利权的三康公司,3年前发明专利只有30项;但1999年已增加到426项。 与此同时,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90年美国公司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时间需要35.5个月,至1995年只需23个月。1990年,一辆汽车从概念设计到投产需要6年时间,现在只需两年。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司多个产品中只有20%是新产品,到周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已上升至三分之一。近几年,新产品的比例更高。 技术进步使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在1998年10月的一次谈话中认为,当前,美国技术创新浪潮的重要特点是信息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其表现是充分的数据大大减少了生产每一单位产值所需的时间,同时推动了新产品的大量增加,新产品的生产又吸响了多余的劳动力,其结果是过去5年内提高了就业率,使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大加快。1980一1990年,美国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幅为106%,1990一1998年提高到2%。近两年,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进一步加快,1998年第三季度,劳动生产率高达49%,为7年来增幅最大的一个季度。 (3)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及服务业面临着彻底的改造 美国电子协会与纳斯达克股票公司在1998年共同发表题为《电脑空间、国家:高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报告。报告根据商务部发表的产业发展状况,将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系统统称为信息产业。随着通信系统向数字化过渡,这三个领域已结为一体。从1990年到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产值上升到8660亿美元,增长57%,占国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