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新经济学
   第二章 美国:新经济的发祥地      ★★★ 【字体: 】  
第二章 美国:新经济的发祥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7 08:34:39   点击数:[]    

。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80年代却增长缓慢,近年来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若以1990年美国单位劳动成本为100,则1993一1996年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3、103.4、103.1和103.1。1996年第4季度至1997后第2季度,美国单位劳动成本保持在102.7。
  (3)财政赤字大幅度下降
  巨额财政赤字一直是战后美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进入用年代后更是急剧上升。1980年为738亿美元,1986年猛增至2212亿美元。到1992年,更是几乎成了天文数字,达2900亿美元,给经济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克林顿总统上台后,积极采取措施削减财政赤字,使赤字总额逐年下降。1997年度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降至350亿美元,是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年国会还通过了平衡预算法,规定今后五年内还将削减赤字,力争在2002年实现预算平衡的“零点方案”。无论这一目标能否最终实现,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政府确实在为解决赤字问题进行认真努力,并且效果明显。
  1998年5月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和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台联合采访时说,预计本财政年度9月30日结束时,联邦预算将出现500亿美元的盈余,这将是近10年来的第一次。
  (4)股市扶摇直上,创造历史新纪录
  股市行情的变化向来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在美国,股市从1965年到1982年几乎没有什么上涨。但是,自1982年以来,股市却上涨了800%。
  1993年1月,美国纽约道·琼斯指数为3310点,1994年1月上升为3978点,1996年3月则变成了5587点。1997年纽约股市是以道·琼斯指数6448点开始的。在两个半月内便上升到6900点左右。很快又突破7000点大关。7月中旬一举突破8000点大关。1997年道·琼斯指数上升了28%,超过1996年全年26%的升幅。
  进入1998年以后,美国股市更是“牛气”十足。纽约股票价格日渐攀升。4月初道·琼斯指数就已突破9000点大关。此后,又一路猛涨,不断跃上新高度。4月20日,在IBM公司利润报告和因特网股票热的推动下,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上升43.10点,达到9184.94点,上涨幅度达0.4%。
  纽约股票市场的繁荣景象,从根本上讲,是美国新经济强忍发展的反映。
  (5)美国公司国际竞争能力增强
  10年前,在日本和西欧国家公司的竞争下美国公司和工业不断失去全球市场的份额,外国产品纷纷进入美国市场。近年来,美国公司通过采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壮大企业规模,其竞争能力已今非昔比。美国在经济和工业战线开始大举反攻,一个接一个的行业正在不断扩大它们各自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美国公司竞争力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在国际上的排位上升。最明显地表现在世界前10大银行和全球500家最大企业的排位上。90年代初,日本在前10大银行中曾一度占据七个席位,到1998年却只保有一个席位。美国曾一度被挤出前10大银行的行列,现在却占据了五个位置。
  伦敦《金融时报》1998年1月22日公布了1997年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从该排行榜中可以清楚显示当今世界经济实力的面貌。美国仍为最强,企业上榜家数高达222家,其次为日本(71家)与英国(60家)。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总市值达2227.48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500家大企业的冠军。美国微软公司、艾克森石油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英特尔公司分别排在三、四、五、六位上。从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上,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自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以来,虽然没有出现像以前那样迅速增长的势头,但却维持了一个相对适度且稳定的膨胀,这种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海内人土的关注。ZI世纪初,人们终于将这种高增长率、高就业、高规模、高扩张的非线性特征的经济现象定性为——新经济。二、新经济的亮点与新策1.美国新经济的目光亮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在表现出一系列显著特征的同时,国民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非同以往的变化。
  (1)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独占国际鳌头
  纵观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最亮点在于其信息产业的迅速增长和突飞猛进。美国从农业经济起步,之后出现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汽车、造船和军事工业的需求,钢铁和能源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近30年来,随着人们需求增加,汽车和住房建设成为美国经济的两大龙头产业,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如今,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出现和成熟,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新的推动力。信息产业成为“新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把电脑、网络、通讯有机地结合起来,又把电话、电视、电脑融为一体。这个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跨世纪工程,被提到基本国策和全球战略的高度上来对待。目前,该计划正在加紧实施,成果卓著。例如,在加州州立大学远距离教学中心的讲台上讲课的教授,与任何一个收看点上的学员,收授两方可以互相见面、交谈。哪怕学员离讲台千万里之外,只要举手提问,讲课人和其他收看室里的学员可以看见、听见。又如,一捆小手指头粗细的光导纤维,就可以把2万对电话连接起来通话。美国至今已铺设了约2000万公里的光缆,并将在20年内用光缆把全国9000多万个家庭在内的所有用户联结起来。现在,美国每年投入到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高达2750亿美元。到下世纪初,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其工业每年可多创造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今后10年美国GDP可累计增加34万亿美元,生产率将提高20%一40%。
  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进步,标志信息技术进步的是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计算机主机的信息集中处理形式到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分布处理形式的进步,然后又经历了由单一计算机操作到计算机联网操作、由计算机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到分布式计算机模式、由单一数据到大型数据库和由计算机局域网到因特网的进步。美国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进而又推动了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据美国最近发表的报告,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其重要性排在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前。10年前还很薄弱的信息产业,如今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的出口,已相当于产品出口额的40%。据预测,美国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到2007年生产率将比目前提高20%一40%。
  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目前占有极大的优势:因特网是美国首先建设的;英特尔、康柏、惠普和苹果等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公司;微软和网景是在世界上具有统治地位的软件公司:世界上约有85%的计算机是遵照Wintel标准制造的。
  从1990一i996年,美国信息业的销售额增长了对%,达到8600亿美元。过去,美国经济的风向标是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大发展的今天,对美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等已取代了三大汽车公司当年的地位。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动摇了传统商业交易的基础,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相继问世的信息产品及服务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大大提高了美国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美国商务部1997年11月21日发表的(199年美国工业与贸易展望报告》预计,今后几年内,美国的计算机设备销售增长率将达29.6%,成为各工业部门中的校校者。此外,据美国电子协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第三章 高科技:新经济的动力之源

  • 下一篇文章:第一章: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二章 美国:新经济的发祥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二章 美国:新经济的发祥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第四章 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
  • ››软件盗版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 ››加入世贸与中国数字传媒的发展
  •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
  • ››第五章 创新经营:新经济的核心
  • ››第七章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规则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 ››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路径选择及政策...
  • ››审慎对待当前的房地产热
  • ››第二章 美国:新经济的发祥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