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农业经济

Tags:


   “十一五”将有4500万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镇,三分之一能实现户籍“农转非”      ★★★ 【字体: 】  
“十一五”将有4500万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镇,三分之一能实现户籍“农转非”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7 09:56:3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虽然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可能根本改变,但中国经济几年来高位运行带来的“就业增长”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专家预测,2006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为1250万人,已比往年有所缓解。

  劳动力市场回暖

  昨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2006年,中国的新成长劳动力将维持在1200万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40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70万,当年没有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转军人70万(其中包括裁军20万),农村劳动力户籍转移需要就业的人口(非农民工)260万。此外,明年还有国有企业下岗后没有安置的100万人和年底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这两类相加,构成了明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量:2150万人。

  另外,国务院或许已批准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上报的2006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由此可知,明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缺口将维持在1250万左右。而杨宜勇提供的今年这个数字是1600万人。专家们普遍认为,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走出历史的最低谷,有了好转的倾向。

  “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这几年来的高位运行带动了就业的增长,同时也表明,政府执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开始显现了实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回眸2005年中国农村三大历史性事件

  • 下一篇文章: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启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十一五”将有4500万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镇,三分之一能实现户籍“农转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十一五”将有4500万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镇,三分之一能实现户籍“农转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与理...
  •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的思...
  •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点思考...
  • ››农民工退保:贫穷的无声表达
  • ››回眸2005年中国农村三大历史性事件...
  • ››关于循环经济框架下山区农业营销创...
  • ››农村居民的购物地选择行为:对村级...
  •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实施
  • ››勃利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 ››当前我国“三农”形势与政策思路 韩...
  • ››十一五政策前瞻:“积极的福利政策...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