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通过对主要国家工业增加值率的对比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地位对一国的工业增加值率有重要影响。我国工业以附加值低的重化工业为主,多数行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工业增加值率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另外,从分配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劳动者获得了工业增加值的一大部分,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拿走了工业增加值的绝大部分。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另一方面也要适度调整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分配关系,以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对于中国工业增加值率的分析
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与美国相差18.4个百分点,与日本相差7.49个百分点,这其中有产业结构和国际产业内部分工的影响。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目前仍以低附加值率的重化工业为主导。2007年,我国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6.1%,产值占工业总产出比重为14.4%,为各行业中最高;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 27.6%,产值占工业总产出比重为10.4%,排在第二位;机电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7.3%,占总产出8.2%,产值位列第三。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而重化工业增加值率低,造成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偏低。
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看,我国在国际产业内部分工中处于低端也使得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偏低。以食品、半导体、纺织三个国际参与程度较高的行业为例。我国食品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加工程度低,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半导体行业,我国基本以代工(OEM)角色参与国际分工,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如芯片、设计、品牌均在国外;纺织行业与半导体行业类似,缺乏品牌和设计,主要从事服装制造。这三个行业的增加值率与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的增加值率差距明显。 2007年,我国食品行业增加值率为30.8%,美国为44.6%;我国半导体行业增加值率为21.6%,美国为58.8%;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率为26.3%,美国为45.2%。
总的来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低有发展阶段的因素,也受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低质高量的综合体现。另外,增加值率低特别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低还不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不利于扩大内需和经济内外平衡,需要高度重视。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比6个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我们发现产业结构和国际产业内部分工地位影响一国的工业增加值率。基于上述分析和结论,我们建议:
一要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支持,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对研发活动的财政支持,使工业价值链向高端升级。
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生产直接参与者的专业技能,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也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值率。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和教育产业,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工业增加值率绝大部分被企业和政府拿走,适度降低政府所得即可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所得。因此,可考虑对工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以提高劳动者报酬,这有利于扩大消费、改善内外失衡、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