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工业经济
   印度Nano微型轿车缘何受挫市场      ★★★ 【字体: 】  
印度Nano微型轿车缘何受挫市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30:0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2009年7月,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推出世界最廉价的微型轿车Nano,每辆仅10万卢比(约合2000美元),接近摩托车价格,被誉为“人民汽车”。公司从中获得36项专利,印度著名科学家、科学与工业理事会总干事马歇尔卡尔赞誉Nano是印度历史罕见的创新产品,一时形成了一股冲击汽车工业的Nano旋风。

    印度每年销售摩托车1300万辆,塔塔的销售战略是使部分摩托车的消费者转购Nano。Nano刚面市,就有20万辆被预定,而它的现有工厂只能年产5万辆。

    然而,进入市场后的Nano让人大跌眼镜。它的竞争力并不强,两年多来只卖出13万辆,而且势头日趋减弱。

    Nano在市场受挫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出师不利,产量受限。塔塔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印度东部辛古尔市建造年产25万辆的汽车制造厂,边建边应对因对土地赔偿金过低不满而发动暴乱的农民,最后形成严重的政治冲突事件,董事长腊坦·塔塔忍痛放弃半拉子工厂工程,迁到印度西部萨纳德市重新建厂。此外印度道路早已十分拥堵,大量Nano上路,不但交通条件进一步恶化,而且造成严重的安全污染,为环保主义者所诟病。

    第二,由于未能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难以降低生产成本。每辆Nano售价为2000美元,只能在年产25万辆大工厂运作条件下才能实现。现在附加空调的Nano,税后加上运输费近3700美元。公司无奈辩称2000美元的售价只是工程师奋斗的目标。专家认为大工厂开工后必须保证开工率达到80%~90%方能盈利。由于Nano定价低,真正获得边际利润更为困难。

    第三,自视过高,削弱竞争力。由于不愁Nano供应不足,公司对广告不屑一顾。汽车销售点只看样车,不准试驾。Nano的销售对象以农户为主,但它的全国619处销售点全部设在大城市。

    第四,技术不过关,事故频发。为了简化生产,降低成本,Nano外壳尽量减少曲度和零部件数量,许多初创技术尚不成熟。迄今已发生6起自燃事故,其中一起出现在客户从销售点驾驶新车回家的途中,影响恶劣。公司未能立即作出解释,后来又强调是由于使用了“外国器件”或“未经授权的”设备所致。2010年11月,Nano的销售量突然下滑到509辆。

    第五点也是主要的教训,公司没有摸透印度消费者心理。印度福特汽车公司主任经理迈克尔·布纳汉姆认为,印度人“都想向亲友和家人显示自己事业有成”,价格过低的微型轿车显然与这一愿望背道而驰。印度有19万个百万富翁和1亿中产阶级,印度人的购买力正在提升之中。在已销售的Nano中,豪华版的销量比基本版高出18%,可佐证这一观点。

    福特制造的Figo小型轿车是Nano的主要竞争对手,它于2010年3月面市,起价7500美元。一年半内就销售了11.5万辆。布纳汉姆对印度汽车市场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的结论是印度小轿车市场的70%处于7300~12000美元的价位之间,超过这个限额的消费者数量明显下降。福特在推销Figo中,突出它的先进技术,即使是最低端的,也配备了“蓝牙”。因此Figo的销售势头压过了Nano,利润率更是大得多。

    Nano另一竞争对手是国产小型轿车Maruti800,起价4500美元,比Nano豪华版略贵,但档次明显高于Nano,由于上市较早,Nano一时还难以超越它。

    为了打开Nano销路,塔塔从2011年5月起向斯里兰卡出口Nano,那里也是摩托车盛行。但迄今只销售了700辆,售价1万美元,因为斯里兰卡进口小轿车关税非常高。Nano出租车在该国声誉欠佳,一司机认为汽车品牌代表一种身份,它的档次要比服务的方便性和里程价格还要重要。

    塔塔在CEO换人后,仍然坚持Nano销售对象和廉价的原则。为了扭转颓势,它在2010年12月开展全国促销活动,也开始做电视广告,画面是Nano开到一座村庄,全体村民夹道欢迎。公司计划到2011年底在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设立300多处Nano销售点和服务站。印度市场专家阿希西·辛格认为,在印度市场,品牌的确立需要经过10?15年的打样,才能在印度扎根。日本的索尼、韩国的时代和中国的海尔各大公司都证明了这个判断。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由项目审批加速再看“稳增长”与“调结构”

  • 下一篇文章:促进服装鞋帽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沈恒超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印度Nano微型轿车缘何受挫市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印度Nano微型轿车缘何受挫市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失灵及其防范...
  • ››军工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制:困境与...
  • ››国防工业与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 ››利益集团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论证过程...
  • ››自然垄断产业多元化的实证分析
  • ››我国成品油行业反行政垄断的问题和...
  • ››刘轶:浅谈我国循环经济制度创新体系...
  •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 ››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市场乱象分...
  • ››印度Nano微型轿车缘何受挫市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