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当广东湛江钢铁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时,湛江市市长王中丙深深亲吻核准批文——这张照片在网上流传甚广。之后一周,该项目就举行了开工仪式,地方政府的急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据国家发改委网站,4月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就多达328个,而5月也有超过200个项目获批,仅5月21日就有近100个项目获批。此外,5月前20天四大行因新增项目而新增贷款340亿,5月总共“放行”项目超过千亿。有媒体用“开闸放水”来形容发改委此举。
中国经济是要“稳增长”还是要“调结构”又引起了官学两界人士的争论和担心。对此,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共同讨论。
加速项目审批旨在“稳增长”
记者:外界普遍认为,此次发改委加速重大项目审批是出于对4、5月宏观经济数据不佳的一剂“强心针”。在各界对重启投资刺激政策担忧的情况下,发改委加速重大项目审批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张立群:加快既定重点建设项目审批进度和建设步伐,是稳增长的一项政策安排,对于稳定投资增速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要科学选好项目,对发改委的项目审批,也主要应从这个角度评判。
虽然我国钢铁生产能力有所过剩,但这不应成为新项目该不该上的根据。市场竞争就是要优胜劣汰,不能靠不批新项目来保护落后产能,不能靠控制市场准入维持产业现状。在对项目本身论证了解不多时,对项目审批的合理性是没有发言权的。
魏际刚:政府有责任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当前最重大的宏观经济问题,是实现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没有宏观经济稳定,国内的许多矛盾会逐步突显,甚至尖锐,这将会使中国的发展处于一个比较被动和危险的状况。
因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投资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优化及竞争力提升的产业政策和公平的市场准入政策十分必要。发改委近期审批通过一大批项目应该是出于保经济增长、保社会稳定这一优先目标下做出的主动政策安排,这也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经济下滑在预期之内
记者:近来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再次成为讨论热点,以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的下滑是否在预期之内?
魏际刚:国际环境不乐观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需求短期内有大提升也难以实现,加上一段时期以来严格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环境确实不宽松,另外,结构调整过程中新经济增长点未能有效接替,总体看,经济短期下行压力确实很大,经济短期内有所下滑符合预期。
运用刺激政策需谨慎
记者:虽然国家发改委近日召开新闻吹风会,澄清所谓“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呼之欲出,以及4万亿投资2.0版来了”等不实报道,但由于今年4、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走势与2008年下半年推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启动前后的数据也接近,不少人还是认为“经济刺激号角已吹响”并开始揣测新一轮经济刺激的力度。您认为“刺激新政”是否会重启,有没有重启的必要性?
魏际刚:在当前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历史时期,政府确实有必要统筹短期增长和长远发展,统筹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相应地,短期政策工具使用,应当优先着力于防止中国经济严重下滑。但是,短期政策要注意两点,一是短期增长的动力要确保来自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组织方式,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短期政策要融入长期政策目标,如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竞争力不断,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引导新批项目既促增长又调结构
记者:此次重提“稳增长”,是否会对“调结构”产生影响?加速实施的这一批项目,对经济拉动的效应将如何?
张立群:近期稳增长的政策比较集中,相信随后这些政策的落实,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态势将渐趋平稳。当然,我们也要高度警惕借稳增长来搞投资大干快上的倾向,认真把好政府项目的科学论证关;进一步完善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完善民间投资的风险责任机制。
魏际刚:新开工的这批项目,短期内无疑会促进经济增长,也会促进一定程度的结构调整。譬如,新上的钢铁项目,是精品钢铁项目,这对于优化我国钢铁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构,是有好处的。但也要看到,2009年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在实现增长稳定同时,不可持续性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对物价上涨有重大影响,节能减排形势也比较严峻。如何统筹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是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期待民间资本进入基建领域
记者:根据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这是否意味着大量民间资本将进入这些新上马的项目?
魏际刚: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领域,有利于提升增长的效率和增长的可持续性,符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是迈向效率型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我期待民间资本能够进入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既有利于铁路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也有利于社会和谐。政府应当着力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