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本文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出发,通过对现有企业理论的分析,指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只强调了企业的生产功能,把企业和市场看作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以交易为分析单元,在交易成本的框架中,把企业和市场看作既竞争又相互替代的关系,尽管对人们认识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有很大的启示,但是,它忽略了企业的生产功能,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难以做出较好的解释,因此也就很难对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做出清晰的认识。尽管威廉姆森对网络组织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基于交易的分析方法,对企业间资源共享的现实仍无法做出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网络组织理论的综述,认为,基于“资源依赖”分析方法的网络组织理论,弥补了原有理论的不足,它既能解释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也能解释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关系,尽管其理论框架尚不完善,但却使人们对组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市场;网络组织;交易;资源依赖
一、企业与市场理论企业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企业具有基于技术的生产功能,另一方面还具有基于交易的组织功能,企业所追求的是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 而市场则仅仅具有组织功能,本身不具有生产功能。 因此,企业和市场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在有关企业理论中,企业的功能是生产,市场的功能是交换,活动于市场之中的交易者是相互独立且相互平等的陌生人,市场调节着他们活动,协调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强调了企业和市场的不同———生产和交易,从而忽略了他们的相同点———交易。 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性质的探讨是与对市场的认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也即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来认识企业。科斯(1937)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以“交易”为分析单元,在交易成本的统一框架之内解释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把它们看作是由交易成本所决定的相互竞争和相互替代的两种制度安排。企业采用等级制的直接协调方式,市场则利用价格机制的自动协调方式。张五常(1983)也指出,企业并不是用非市场方式替代市场方式,而是用交易费用较低的要素市场替代了交易费用较高的中间产品市场。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只强调了企业和市场的相同点,而又忽略了企业和市场的不同点。 后来的经济学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阿尔钦和登姆塞茨(1972)从技术的不可分性分析了产权安排导致企业产生的根源,技术依赖(在阿尔钦和登姆塞茨的论文中是团队生产方式的必要性)被引入到企业理论的分析中。钱德勒(1977)从技术依赖角度解释了美国企业的成长过程。虽然阿尔钦、登姆塞茨和钱德勒等从技术依赖角度探讨企业存在的原因,从而扩大了企业行为分析的基础,但他们仍是与科斯、张五常一样,只分析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替代关系,忽视了互补关系。 威廉姆森用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解释了经济活动的规制结构。一般说来,当这些变量处于较低水平时,市场是有效的协调手段。企业的出现则是不确定性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程度高的结果。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则是双边、多边和杂交的中间组织形态。威廉姆森创见的意义有两点,第一,他进一步精练了技术依赖的思想,用资产专用性的概念分析规制结构,并把它运用到企业间的长期合约关系分析;第二,他提出了最接近网络组织概念的中间组织,认为它是比市场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协调方式。尽管他在1975年的著作中认为存在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少量的组织形态是不稳定的,并可能向两极转化[1]。但经过长期研究之后,在80年代后期,他认识到,介于企业和市场中间的混合型规制结构同样大量存在,而且是相当稳定的[2]。虽然威廉姆森从协约关系和规制结构的层面上的分析组织的形式比科斯前进了一步,但在其框架中,其分析的基础依然是交易,企业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如何有效地“分馅饼”的问题,而企业间技术、管理等知识的共享等关系仍然被排除在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和市场的分析多是不全面的。他们分别强调了企业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企业的另一个方面。企业的运行、风险和战略决策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基于自身能力的资源交易上,还必须依赖于和外部企业基于资源共享的交易上。 二、网络组织理论 1.网络组织的概念网络概念在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要素是由通讯线路联系的节点所构成,节点和通讯线路共同确定了一个特定网络的结构。网络组织借用了这种隐喻,把经济活动看作是由各种经济行为者(节点)所组成的联系之网,但并不是所有联系都能形成网络,只有那些包含有形或无形资本要素的长期联系才能构成网络,这些长期联系无论是采用明确的契约还是隐合同形式,都含有长期投资所形成的资本要素。目前对网络组织理论核心范畴的“网络”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泛指为那些与企业活动有关的一切相互关系以及由所有信息单元所组成的n维向量空间,它构成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狭义的网络概念是指基于资源依赖(包括技术依赖和交易依赖)的企业和市场相互作用与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业契约关系或制度安排。 Dennis Maillat, Olivier Crevoisier和Bruno Lecog从多维角度对网络概念进行了定义。第一,经济维度,网络组织是超越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一种杂交组织形态。从这个角度看,构成一个网络的特定组织形态的出现及其演变可以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第二,历史维度,网络组织是各种行为者之间基于信任、相互认同,互惠和优先权行使等所组成的长期关系系统,是随时间推移组织交易的一种手段,它从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路径依赖的历史分析方法可以对这种演进过程提供基本的洞察力;第三,认知维度,一种网络组织是大于个体(企业)知识(personal knowledge)总和的集体知识(collectiveknowledge)诀窍的储存器,这种组织方法的优势是允许集体学习过程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如超越了企业边界的技术开发的学习过程;第四,规范维度,所有网络都是由旨在确定每个成员的义务与责任的一套规则所定义的。这些规则划定了集体活动的领域,并确保与网络的外部环境相比,网络组织收到始终如一的规制。 网络组织理论将社会经济活动放到了更加现实和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它探讨了导致企业间相互联结的网络安排及其演进的各种要素,把分析的重点从原先的注重对企业活动边界的界定、企业与市场相互之间的最佳组合以及对企业内部科层组织形式的选择等,转向了对企业内部或外部能够诱导和实际存在的各种各样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及其构造的研究上,提出了无论是在市场之中,还是企业内部,市场原则和组织原则都是共同存在的,也就是说,市场和企业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这种相互联结和相互渗透,最终导致了企业间复杂易变的网络结构和丰富多样的制度安排。 2.基于资源依赖的网络型经济组织网络组织理论以“资源依赖”作为分析的基础,认为当企业无法通过市场和企业内部突破自身的能力(包含技术和管理等)约束时,必须跨越自身的边界,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结果是企业间不再是通过市场分“馅饼”,而是通过网络组织把“馅饼”做大,实现1+1〉2的效果。也就是说,规制企业行为的既不是由企业内部要素,也不是由供求所导致的价格机制所决定,而是由企业间关系所控制的。 正如Richardson指出的,“企业与市场之间直接协调和自动协调的两分法,使人误解为性质截然不同的协调方法,它忽视了企业间合作的事实。”与企业理论相比较,网络组织理论对经济活动的基础采取了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