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网络经济
   中国的“E政府”呼之欲出      ★★★ 【字体: 】  
中国的“E政府”呼之欲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7 11:52:59   点击数:[]    

府护卫者”。

  德国:全力追赶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

  与上面两个国家相比,德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显得相对滞后。从互联网的用户数量来看,美国为5050万户,占居民户数的48.7%;英国为640万户,占居民户数的27%;德国为710万户,仅占居民户数的20.7%。从上网时间来看,美国用户每个月平均在网上漫游11.3小时,英国用户为5.1小时,德国仅为4.9小时。从与互联网联网的学校比例来看,美国为90%,加拿大为70%,荷兰为50%,而德国仅为40%。根据慕尼黑的福尔萨民意测验所的调查,德国至今仍有3/4的人“不知互联网为何物”。为了改变德国在这一方面相对落后的被动局面,德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制定计划,以期全力追赶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

  德国政府提出了“全体上网”的10点赶超计划,这个计划强调“利用互联网如同学会读书写字一样重要”,具体目标是今年所有的学校都要与互联网实现联网; 信息产业的职业培训岗位到2003 年要扩大到60000个,学习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尽快翻一番; 全部公共图书馆都要实现联网;从去年10月开始,各地劳动局都要举办“互联网驾驶证”培训班,给失业者开办使用互联网的知识普及课。到2005年,德国联邦政府的一切公共服务都将能够从网上获取。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联合加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力度。经济界为此成立了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德国21世纪”协会,施罗德总理亲任该协会的顾问委员主席,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担任名誉主席。该组织提出,要为社会转型创造最好的框架条件,国家行政机关要成为使用现代技术的表率。

  新加坡:为构建电子政府而不懈努力

  随着电子政务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和逐步推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并了解电子政务,而且开始着手为构建电子政府而不懈努力。在这个庞大的队伍当中,新加坡这个只有400万人口的迷你型国家,却早已悄悄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前列。1999年,美国大众服务管理部将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网站评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服务网站。

  新加坡从1981年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目前其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已备受世人瞩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加拿大的一些省都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完全是受国家控制,没有私人的参与,政府每年要在这项工程上花费大量的资金,如今新加坡已经为未来3年电子政务的维护预留了8.7亿美元资金。但电子政务的实行也为政府节省了许多办公费用。以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个人所得税的上税服务为例,它每处理一笔非常简单的业务就会节约费用1.54美元,每年累计可节约34.3万美元的办公费用。现在,新加坡的电子政务估计每年可为其政府节省2300万美元,政府希望今后它能够每年节约的资金达到4600万美元。据介绍,到今年7月, 新加坡电子政府可以为其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届时, 新加坡的公众们将从一个名为“电子公民中心”的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各项网上信息和服务。

  日本: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无纸化时代

  为了加速政府信息化、电子化的进程,日本政府于2000年3 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这项电子政务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系统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实施政府网上采购计划。该工程预计将于2003年以前全面投入实际使用,届时,日本政府将在网上办理申报税金、递交有价证券报告、核电站建设、出口产品审批等政府各部门的3000多项业务,政府网上采购计划也将全面实现。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本政府于2000年3 月向国会提出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从而使电子签名具有同本人签字、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按照该项工程的计划,日本政府将在2005年以前让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这标志着日本将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无纸化的时代。

  法国:积极接受因特网电子政务

  从1997年起,法国开始逐渐接受因特网电子政务,目前已经在因特网上建成了大约60个政府机构站点,已入网的政府部门包括教育、电信、环境等部门。法国政府建有一个政府各部门站点的索引站点,各个政府部门站点都在左上角有一个该索引站点的标志,该站点提供了按名称、职能等等方式检索政府机构的功能。法国比较著名的有爱丽舍宫站点和总理站点,在这两个最高政府首脑站点中,用户可以发E-mail与总统联系,还可以了解政府内阁成员的个人情况、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等等。

  以上国家实施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经验可谓各有千秋。尽管其它国家在实施电子政务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这些经验,但这其中所蕴涵的可取之处和它们所带来的启示,却值得每一个即将构建或正在构建电子政府的国家大胆借鉴和认真学习。所以,我们就国外实施电子政务的经验给中国所带来的几点重要启示拟作以下简单总结:

  第一,实施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必须要树立高度的紧迫感;

  第二,电子政府由国家投资、受国家控制、为公众服务;

  第三,电子政府不仅仅是网站与软件的简单应用,应当全面展开电子服务,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远程教育协调发展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必将迅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五,实施电子政务必须以提高公务员的个人素质为前提。

  实施电子政务的前景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电子政务的推行者,更是电子政务的受益者。首先,电子政务为政府机构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开放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使政府行使系统对信息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捷;其次,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咨询与合作的双向渠道得以贯通,从而进一步增强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第三,电子政务将把公务员的选拔制度提升到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新层次;第四,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有利于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杜绝一切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第五,电子政务将通过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来大大削减公共行政成本,进而降低各项税收费用。以美国为例,IBM 公司将亚利桑那州的汽车注册业务上网以后,平均注册一辆汽车的时间从45分钟降到了3分钟,成本从每辆汽车的6.60美元降到了1.60美元, 这项服务上网后总共节省了70%的费用。

  电信部门

  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给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在美国,许多电信部门为了获得免费为政府建网的机会而竞争十分激烈。尽管这在一般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精明的电信部门自有它们的如意算盘。例如,电信部门虽然免费为政府网站建立了各级虚拟会议会场,但是政府今后每次召开电子会议,都必须向电信部门交纳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将是电信部门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因特网的服务商们一致把500 万的上网人数公认为赢利的临界点,而倘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都能实现上网,那么我国的网民数量就将有更大的突破。正如广东省数据通信局副局长罗向阳所指出的那样,政府部门实施电子政务以后,企业和广大公众如果想找政府办事或是查阅有关信息就必须上网,这种促动作用要比由电信部门去发动或者由IT企业去拉客都更行之有效,它将为信息产业提供巨大商机。

  全社会企业

  电子政务的广泛推行,将使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直接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由海关总署牵头、国家12个有关部委联合开发的口岸执法系统,将于2001年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4个进出口口岸试点运行。该系统开通后, 进出口企业只要与电信公网连接,就可以通过电子口岸的公共数据中心,在网上直接向海关、国检、外贸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是电子商务还是商务电子

  • 下一篇文章:2005:电子政务将走向规模应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的“E政府”呼之欲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的“E政府”呼之欲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电子商务:要的是速度和战略
  • ››电子商务将来发展的三个步骤
  • ››电子商务公司成立联盟对网络窃贼下...
  •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构成
  • ››电子商务的转型出路设想
  • ››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
  •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
  • ››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瓶颈及突破对策...
  • ››电子商务随取即用
  • ››电子商务东山再起网络重写六大行业...
  • ››中国的两类“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
  • ››中国的经济转型:成乎?未成乎?
  • ››中国的脊梁
  • ››中国的“骆驼兵”
  • ››中国的“E政府”呼之欲出
  • ››中国的政府调控能力建设
  • ››中国的年鉴与WTO的知识产权
  • ››中国的商业周期姓“公”还是姓“私...
  • ››中国的“经理人革命”和“国资流失...
  • ››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