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      ★★★ 【字体: 】  
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44:38   点击数:[]    

芝加哥奥尔良机场的1/4和1/5(1997)。这说明我国的空管和机场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么大个首都,这么大个国家,就几百架飞机,还要流量控制,多丢人。”[10]

自“六五”以来,我国民航基本建设(其中主要是机场建设)逐年增长(见表7-2)。“九五”时期基本建设投资约500亿元,重点建设41个主要干线机场,包括31个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的32个机场(上海两个),以及大连、青岛、温州、宁波、厦门、深圳、珠海、汕头、桂林。这41个机场占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

到“九五”期末,全国定期航班机场达到126个。其中可起降B747的4E级机场22个,4D级36个,4C级37个,3C级31个。现平均每个省市自治区约有3个大型机场。经过改扩建,机场等级和地面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机场系统布局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枢纽,省会和主要城市为干线,干线与支线机场相配合的格局,为今后实施国内航线由城市对为主,向枢纽辐射与城市对相结合的国内航线网络模式过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机场管理体制和建设资金来源:

民航机场建设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有的甚至无法收回)。由于机场具有基础设施属性,一般地提机场经营“企业化”是不适当的。机场的投资和日常运营是可以否通过企业化运营达到平衡,主要取决于客流量的大小。所以机场的投资、经营模式,应根据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欠发达地区的机场建设更需要倚重财政投资。

在欧美,机场一般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即由地方财政作为出资者和筹集资金的最后担保人。例如,美国的机场基本上由地方(县)政府拥有并负责运营。机场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财政负责,主要资金来源为地方财政、地方债券、来自FAA(联邦航空局)的航空信托基金补助、航空公司的资金等。由于投资量大、使用时间集中,所以一般靠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其中用机场收入确保的“免税地方政府债”所占比例最高。

一般来说,机场的建设、使用和受益,应体现投资-收益的公平化原则和适度商业化原则。对我们这样的穷国来说,在特定时期(需要大幅度改善基础设施的时期),有限的统筹收费(如我国向旅客收取机场建设费、向各航空公司收建设基金)是否有它的道理?这已涉及“反垄断”的话题,是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的。

机场收入包括航空收入(如飞机起降、近进指挥、停泊收费)和非航空收入(如机场内商业招租)两大部分。机场管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非航空收入这一部分。由于我国一些机场在招商管理方面内部制度不完善,造成场地租金收入流失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个别现象。所以机场商业化社会化服务设施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实行公开招标办法,是改革的内容之一。

我国机场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前,我国民用机场完全由民航总局制定政策并代表国家投资,并由民航总局集中管理。80年代后,随着投资的多元化,机场管理政策开始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投资方式与管理结构出现了多种模式。

(1)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直接管理:目前全国大部分机场仍是这种管理形式。其中包括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建设的机场。

(2)地方政府管理:建设时全部由地方投资(有的中央给予少量补助),机场建成后归地方政府管理,民航总局实施行业管理。如厦门、深圳、珠海、三亚以及一些小型机场。上海的虹桥机场是民航总局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的机场。

(3)中央和地方实行股份制管理: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建设,成立管理公司,按投资比例实施股份制管理,有的由地方政府控股,有的由民航控股。

我国机场建设资金来源:

目前中国机场建设的资金主要是:资本金(地方财政和民航专项基金,包括民航基建基金、机场费)、开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主要是国外政府贷款)、商业贷款。

表7-6 “六五”以来民航投资资金来源(%)


以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为例:总投资91.84亿元,其中国家投入资本金共约33亿元,占35.93%;开发银行贷款约27亿元,占29.34%;利用3亿美元日本政府贷款,约占总投资的27.11%;建设银行商业贷款约7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62%。

我国民航机场的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问题:

“八五”以来,地方政府对机场的投资已经超过了中央政府;机场管理的“属地化”已势在必行。由于目前多数机场仍由省民航管理局直接管理,国家民航管理机构在机场体制方面承担了行政管理和实际操作的双重职能,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企不分”,也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作用。机场管理体制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原则改革。机场属地化的问题已酝酿多时,但尚未实施。

属地化是指机场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问题都由地方政府解决,民航行政部门只负责全国机场的规划、机场等级标准、机场安全标准和航空业务收费标准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规。

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一些机场还逐步实现了企业化运营,如厦门高崎、上海虹桥和深圳黄田机场已经上市。

民航建设基金的问题:

1993年,民航总局开始对各民航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征收10%的民航建设基金。到1997年,已累计用于民航基建和技改投资额81亿元,其中1997年民航建设基金投资额为26.64亿元,占民航基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总额的30.8%。

民航建设基金的征收和使用,固然有效地扩大了机场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但弊端也很多。一是加大了运输企业的负担和造成苦乐不均(如许多企业因亏损长期欠交,实际上是惩罚效益好和不拖欠的企业),二是助长了“投资饥渴症”和资金使用的浪费和腐败现象。

机场建设机场建设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金,许多机场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亏损额愈来愈大。以致业内有人评论道:

“民航建设基金,收上去以后,谁跑的快,谁‘勾兑’的好,谁就有钱。而且还不分地方直属”。“机场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候机楼贪大求洋。这些问题怎么造成的?就是投资体制。谁不想搞大?因为这是国家(总局)给我钱,我要的越多越好。但如果是企业,法人治理,政企分开,他绝对要算账的。现在投资还是不算账。所以避免重复建设,不改革投资体制,绝对不行。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11]

所以,理论界有人指出:“机场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来投资,而不应该强迫企业变相缴费投资。即使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企业缴费也不应是无偿的,它必须从变相的投资(缴费也是一种投资)中获得产权和收益。因此,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要严格区分政府与企业的不同行为领域”。[12]

在我国各地区主要机场大规模建设基本完成、利用率还不很高情况下,改革机场投资管理体制,实行民航属地化、取消民航基本建设基金,理顺投资-受益机制,提高现有机场的利用率,十分必要。这也有助于减轻民航企业负担,提高民航运输企业的竞争力。

注释:

[1]近一二年,航空公司的数量因企业间并购有所变动,最新的资料的22家民航运输公司。
[2]四川航空公司访谈,2000年。
[3]海连成,2000年。
[4]根据民航业内的另一项资料,1996年,我国民航直属企业航线收入总水平为6.3649元/吨公里,折合0.767美元/吨公里。同年国际民航缔约组织国营业收入为$0.854美元/吨公里,我国航线平均运价水平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91%。(《民航管理》1998年)。本文以海连成先生提供的资料为准。
[5]例如:美利坚航空公司1998年4月纽约——洛杉矶运价等级

[6]刘功仕,《民航管理》1998年第8期。
[7]据1998-99民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对我国产业体系的挑战

  • 下一篇文章:国际产业竞争论(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