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应对气候变化:非洲的战略分析      ★★★ 【字体: 】  
应对气候变化:非洲的战略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24:12   点击数:[]    

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目前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国际气候体制的未来发展应该继续维护《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核心机制与主渠道的地位,其他多边和双边的合作,都应该是《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补充与辅助。因此,现行国际气候体制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的实现等基本原则能否得到尊重和维护,是非洲国家关切的重点。一些发达国家试图推翻原有共识,以推卸责任和增加发展中国家义务,必将遭到非洲国家的反对。
    (二)温室气体减排
    《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指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担心受气候变化的危害,以及考虑到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历史责任,自然要求发达国家采取行动实现实质性减排。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是否也承担限排或减排义务的问题,也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争论焦点。在谈判的各个阶段,某些发达国家一直企图为发展中国家设定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的义务,受到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对制定实质性减排目标态度消极。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新的能源法案,规定截至2020年,美国须在2005年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上再削减17%的排放量,并在本世纪中叶时将排放量削减80%左右。(31)2009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意大利峰会发表了一份温室气体减排声明,称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但声明没有指出应以哪一年的水平为基准,只是比较模糊地提到“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而且八国集团对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中期减排目标闭口不谈。(32)这与非洲国家对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期望相距甚远。《内罗毕宣言》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到2050年减排80%~90%。而且非洲国家表示,非洲在任何气候变化方面的减缓行动都必须是自愿的,且得到充足的资金、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支持。
    (三)资金与能力建设
    减缓气候变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但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增强适应能力是当前的优先选择。适应能力是指某个国家或区域采取有效适应措施所需的能力、资源和机构的总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非洲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目前,约22个非洲国家完成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还有一些国家正在追求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遏制森林退化,但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从气候变化角度对国家的发展计划进行修改。这一方面反映出非洲国家对气候变化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是非洲国家资金匮乏和能力不足使然。例如,马拉维2005年的气象预算资金不足100万美元,而仅法国一国的气象预算就超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用于监测和分析的支出。(33)欧盟发布的报告估计,据路透社援引欧盟财政部长的一份报告草案报道,在2020年前,每年穷国将需要1 000亿欧元(相当于1420亿美元)以抗击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34)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财政援助,帮助它们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是《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设定的义务。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一种慈善,而是公平原则的体现。但是多年来,发达国家履行义务的情况十分令人担忧。据2007年5月乐施会发布的报告,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每年约需50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富国在国内已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推行种种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而至今向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这方面援助只有4 800万美元左右。(35)有研究机构甚至认为,在如何帮助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应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影响方面,国际社会没有作出努力;专为帮助贫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而设立的两个基金在2005-2006年间募集到的捐款仅为4300万美元,仅达到目标的1/10,而整个适应气候变化计划的年度总支出却高达100亿~400亿美元。(36)联
[align='center']       [/align]                             合国《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主任伊沃·德布尔也曾感叹,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非洲是“被遗忘的大陆”(37)。
    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认为,富国因为污染非洲环境而补偿,应该给予非洲无条件的财政援助,要求每年600亿~800亿美元。(38)非盟委员会农业和农村经济委员罗达·皮斯在非洲环境问题部长级会议上发言时认为,国际气候谈判应给予非洲一个要求得到补偿的机会。(39)目前,非洲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援助还有3个担忧:(1)发达国家通过从以前承诺的发展援助中支取资金作为气候变化方面的援助,所以非洲国家强调,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必须是额外增加的,而并非对以前发展援助的“挪用”;(2)当前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将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减少,而非洲国家认为,金融危机不能成为发达国家减少援助的借口;(3)发达国家为援助设定新的前提条件,如受援国必需设定减排目标等。
    (四)技术发展和转让
    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最终手段。目前,绝大部分的先进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特别强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技术,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减排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担心转让先进技术后会影响它们各自国内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履行这项义务。发达国家一直没有采取实际措施,技术转让只做表面文章。发达国家在技术转让方面的行动,离《框架公约》的要求差距甚大。虽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已就技术转让问题作出过大量的决定,但真正实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技术以减排温室气体的案例,还没有在缔约方会议上展示过。至今,要求发达国家切实履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技术,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不断诉求,也是《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谈判中老生常谈的议题,而且每次谈判都非常艰难和激烈。所以非洲国家希望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下,发达国家应该采取切实行动,在帮助非洲发展新技术的同时,无偿或者以合理价格向非洲国家转让相关先进技术,以加强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内罗毕宣言》敦促发达国家以可操作、可报告和可验证的方式向非洲提供技术支持。
    (五)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改进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一个创新的财政激励手段,用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从而帮助它们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该机制,承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富国可以向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投资,而不是在本国采用更昂贵的替代手段。这类项目也可以获得可转售的减排额度,可以用于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该手段实施以来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10月24日,全球共有近4200个项目处于开发和实施的不同阶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到2012年,处于实施或筹备阶段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超过8000个,由此带来的“由北向南”的资金流动金额将超过300亿美元。(40)但是非洲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利益。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在已经注册的共1707个项目中,仅有30个在非洲,仅占总数的1.76%,其中15个在南非。(41)有专家提出,非洲受到了所谓清洁发展机制中的“行政和技术局限”的阻碍,项目在行政管理和技术层面上的复杂要求是非洲项目所面临的问题。(42)这一方面反映出非洲投资环境亟须改善,也与清洁生产机制本身的缺陷有关。非洲国家渴望该机制根据非洲的情况改变投资模式,以扭转目前项目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欧盟能源与气候政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分析

  • 下一篇文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陈帅东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应对气候变化:非洲的战略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应对气候变化:非洲的战略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应对气候变化:非洲的战略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