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架构连接低碳环境下实体经济与虚拟资本的桥梁,通过“资本输血”方式有效增强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和服务经济转变的动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国际碳定价话语权的争夺,避免碳排放资源流失。由于我国长期未建立碳排放配额制度,市场主体缺位,碳排放权市场缺失,致使我国围绕碳产业严重依赖国际碳交易买家,国内产业链无法形成,碳金融、碳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无法开展,碳定价也因此被虚置;有利于促进我国政府、企业、公民及其他组织熟悉碳排放交易制度、规则、方式、程序、内容等,加强相关领域信息、知识的研究与实践,了解全球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以及碳金融和碳服务业的运行规律,为低碳服务业的发展做好启蒙教育及知识和人才的储备[5-6]。
(四)搭建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平台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知识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相同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知识制约着生产活动的方式、范围、强度及成败。掌握较高知识能力的人才就成为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因此,长三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着眼于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促进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包括培养和吸引人才两种方式。从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和优化人才结构的角度来看,高层次人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服务专业人才。以金融、贸易、物流、信息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二是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实业,熟悉国际服务业和碳市场规则、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三是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低碳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注释:
①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国函[2010]38号。
②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
参考文献:
[1]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俞立中,郁鸿胜.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5—40.
[3] 徐长乐,马学新.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2010:区域发展态势和新思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9—22.
[4]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经济规划研究中心.2010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1—129.
[5] 李婷,李成武,何剑锋.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J].经济纵横,2010,(7):76—80.
[6] 朴英爱.低碳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153—158.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