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依靠科技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      ★★★ 【字体: 】  
依靠科技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5:39   点击数:[]    

形成连结南亚各国的国际大通道。利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建立同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如:西部经济区,主要包括日喀则和阿里地区的13个边境县,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区的19.9%和7.6%,其中部分边境县比较贫困。开发方向和主要任务是:强化农牧业生产,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加强能源、交通、邮电通信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毗邻“五国一区”的边境区位优势,实施通贸兴边的战略,以边境县为开放带,以亚东、樟木、普兰等为窗口,以拉萨、日喀则、江孜为依托,积极开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贸和旅游业,开拓南亚市场。  
    如:东部经济区,主要包括林芝和昌都地区,共18个县,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区的18.5%和28.7%,其中昌都地区的部分县比较贫困。该区是西藏最大的林区,森林面积6091万亩。开发方向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农林牧业和公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尼洋河流域和“三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加快玉龙铜矿的建设,搞好芒康井盐的开发;大力发展以木材、中药材、林副产品、毛纺为主的加工业;要以建设玉龙铜矿为契机,进行综合开发,使昌都尽快成为藏东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尼洋河流域开发,加快八一镇的建设,使之成为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加强同四川、云南、青海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发展同印度、缅甸等国的经贸合作,繁荣边境民族地区经济。  
    如:北部经济区,包括那曲地区及拉萨市的当雄县,阿里地区的革吉、改则、措勤等共15个县,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区的48%和16.9%。该区是西藏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开发的方向和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发草资源,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抗灾能力,积极推进综合开发,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重视无水草场的建设,增强畜牧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九五”时期,藏北金矿要进入商业性开采阶段,同时加快藏北石油勘探进程,发挥石油、盐、芒硝、硼等资源优势,视情建设石油天然气工业、盐化工业体系。以上四个西藏经济区的划分,一方面是按照各自的资源优势和资源特点,另一方面是按照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实施要求,充分体现了西藏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两原则。所以,“九五”期间,是西藏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西藏社会局势最稳定的时期。   二、“十五”期间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思路及主要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国内商品市场上的供给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国内市场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移,另一方面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受到了结构性矛盾的挑战。为此,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两个大的转变,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总书记又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决心,并围绕着“抓大放小”和结构调整,提出了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这一时期西藏地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也跟全国一样面临着多种结构性调整问题,但不同的是这一阶段全国市场上80%的商品处于供过于求的同时,整个西藏地区的市场上却仅有不足20%的商品是自产自销的当地产品,而80%的民族用品和特色产品及市场仍然是一种空白。所以,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经济职能部门在2001年初规划“十五”计划时,在充分考虑国内市场和区内市场两大特点、两大优势的同时,结合西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进一步升级的要求,在自治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列确主席所做的《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报告。2001年6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并围绕着今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局势稳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工作思路,同时,以思路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工作方法要求全区各族人民全面实现“一加强、两促进”的根本任务。为此,2001年9月自治区党委召开了第六次党代会,郭金龙书记代表自治区党委对全区260万干部群众提出了:“十五”期间,力争我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05年,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入西藏西部地区前列;到2010年,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一道进入现代化。这既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又是西藏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条件。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以及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上,明确指出了西藏自治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基本思路。如在思路创新方面:一要不断提升市场发育程度,二要加快发展开放性经济,三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四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体制创新方面:一要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二要调整和完善所有体制结构,三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四要进一步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在科技创新方面:一要加大引进适用先进技术,广泛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通过直接引进、委托开发、联合攻关等方式,解决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二要使用好人才,三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为实现这个目标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措施:首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缓解“瓶颈”制约。其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是今后5至10年间,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促进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第三,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重点抓好长江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以及昌都地区“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等。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的全民植树种草,在重点水土流失地区进一步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力度。第五,发展科技教育和加快人才培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大力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真正把科教兴藏战略落到实处。第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实现大发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深化融资改革的同时,敞开大门,欢迎区外的人和企业参与西藏的开发建设。另外,调整和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我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西藏宏观经济领域中的几大战略性关系问题。如:小城镇建设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政策、投资环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与企业市场化间的关系;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与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目前,西藏库存粮食达5亿斤,而且每年以80---90万吨的速度进入粮库);以及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与社会化服务体系间的关系问题等。总之,“十五”期间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已经基本确定,关键是在于如何优化和升级,我们认为科技创新是调整和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三、科技创新是调整和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西藏产业结构大量事实表明,哪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越活跃,对创新成果的吸收和融合能力越强,创造能力越强,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速度越快,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越强,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就快,规模就大,
影响就广泛。如:目前我区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显示了这一科技创新的直接动力。
    (二)科技创新是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内在机理。西藏产业结构的大规模变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城市化:本质及路径选择

  • 下一篇文章: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依靠科技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依靠科技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依靠科技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
  •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地方经济的对策思...
  •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煤气计量管理现代...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