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走向协调发展的中国      ★★★ 【字体: 】  
走向协调发展的中国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5:26   点击数:[]    

0世纪的最后10年,环境保护进入实施和行动阶段,从而拉开了21世纪环保时代的序幕。人类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工业革命之后,开始重新反思和审视人类与自然、与地球的关系。一场可能在数十年内完成的环境革命将会给人类的观念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又一次大的变革。
今天,环境警告和危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1、臭氧层破坏问题
南极臭氧空洞急剧增大,面积已达两个欧洲大小。北半球也出现臭氧总量下降趋势。1992年,人类第一次通过卫星真实地观测到大气臭氧层中出现了一个大的空洞,从而证实了臭氧层被破坏的事实。科学家们通过反复的观测和精确的
计算认为,该空洞面积正以0.046%的比例逐年递增,由此导致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的有害辐射每年增加约0.07%,严重地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前不久科学家发现南极洲的小企鹅成群成千死亡,究其原因,就是臭氧层消失,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因为紫外线辐射增强了,南极水面上的藻类被杀死,水里有一种生物叫鳞虾,它是以藻类为食物,没有藻类,鳞虾也死亡了,而这个鳞虾恰恰是小企鹅的食物,所以小企鹅是饿死的。
2、温室效应问题
这个问题对我们人类的威胁比臭氧层遭破坏更严重,罪魁祸首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断地向大气层排放温室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芳烃,从而使得我们地球温度上升。
气候变暖造成陆缘冰大量龟裂,四处漂浮的巨大冰山对人类形成潜在威胁。海平面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10~15cm。随着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加快,临海城市和工业区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3、生物多样性问题
这个问题好像离我们日常生活比较远,大家想得不多。其实,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形势可以说十分严峻。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消失。
统计结果显示,每年平均有5万个物种处在消失和濒临消失的状态,濒临消失不是说明年或者后年消失,从地质年代来讲,是世纪性消失。5万个物种被365天一除,平均每天有100多个物种处在消失和濒临消失的状态。过去30年,全球多样性生物已损失30%,我们人类也是物种之一,物种之间是由食物链连接起来的,物种消失到一定程度,食物链断裂到一定程度,我们人类也将不存在了。
4、酸雨问题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现在我们中国是全球第一,排放量最大,几年之前还排在第二或第三,现在第一了。二氧化碳和氟里昂——就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现在中国排放量占全球第二。现在全球有三个大的酸雨区,北美——就是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地方是一个,欧洲是一个,第三是亚洲。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1995年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占了5个——北京、上海、沈阳、重庆、西安;到1998年的排序中,全球十大大气污染城市,中国占了9个。
地球、环境的全面危机催生了一场全球环境保护革命。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号召全世界共同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尔后,不少国在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促进了环境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三废”治理这种尾部控制战略的局限性,致使全球性资源、环境危机并未得到好转。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183个国家(包括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可持续发展是会议的中心议题,表明全球对这一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共同关注。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不仅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共识,而且形成了可付诸于实践的全球性行动纲领。实际上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果说我们人类还不觉悟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中国也在1994年公开发表了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编制中国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并开始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得到贯彻实施。
现在虽然全球经济大幅增高,生活也不断提高,可是有人形容我们是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我们人为的活动已经造成了这么一个矛盾,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想举个例子给大家说明。
地球存在宇宙中已经是46亿年了,如果我们把地球的46亿年比作100年的话,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已存在400万年相当于一个月,和地球的年龄相比,人类是初生婴儿;人类在地球存在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原始状态,没有对生存环境造成大的威胁和挑战。真正对环境造成冲击,是产业革命以后,就是1800年以后。从1800年到现在相对地球的100年而言也就3分钟,人类确实很有本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已经把环境弄成这个样子了。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三、如何迈向协调之路 
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的可以以下以下六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注重
农村发展,解决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
经济,同时要注重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质问题。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解决这个问题,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农”字以外做文章,“功夫在农外”。“三农”问题,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的问题,现在则要从“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找出路。要通过“三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通过城市化实现大量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轨道。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是迄今为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各类国家的普遍
规律。我们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快速推进工业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当时采取的对应之策,是严格实行统购统销和城乡分割。结果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1957—1978年,21年间城市化率仅提高2.5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中国基本实现城市化要400多年时间,我们显然不能再在这样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政策逐步放宽,城市化速度加快。1985—2000年,城镇人口增加2.1亿,城市增加339个。1978—2000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由70%降到50%,城市化率达到36%(1978年是18%,统计口径有不可比因素)。2002年提高到39%。因为起点低,现在我国城市化率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也明显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这说明,在城市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十六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是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我们的预测,2000—2020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5.9%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由50.9%降到30—40%,第三产业由33.2%上升到50—60%;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由50%降到35—30%,每年下降0.75到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达到55%左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大体上相当于过去十多年的进度,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

  • 下一篇文章:城市化及我国城市化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走向协调发展的中国”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走向协调发展的中国”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走向协调发展的中国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