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数学 → 高一数学教案 |
|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6 06:02:44 点击数:[] ![]() |
|||||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 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 (2)等比数列前 (3)等比数列前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 (5)通项公式与前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前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电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 二、新课讲解: 记 (板书)即 ②-①得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 (板书)等比数列前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 (板书)
③-④得 当 当 于是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 (板书)例题:求和: 设 解: 两端同乘以
两式相减得 于是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