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环境,加快消费模式更新换代。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产品品种,建立商品标识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完善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相关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的作用,减少因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欺诈行为。推广新型零售业——超级市场、连锁店、专营(专卖)店向镇乡的延伸。这种先进的经营方式、良好的消费信誉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而且注重质量和售后服务,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当地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欲望,使其能放心大胆地消费,从而将潜在购买力转化为实现购买力。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壮大保险产业。尽快完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提高未来收入的预期,尽力稳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心理预期。完善各项福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消除居民对教育收费的不确定感,增加现期消费倾向。切实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稳定广大在职职工保持正常的收入与消费心态,防止消费倾向进一步下滑及储蓄倾向的非正常上升。鼓励更多的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发挥保险的功能,保障其生活安定,提高消费信心。 (5)完善消费信贷政策,发展信用型消费。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适度消费观念,转变传统的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习惯,支持收入稳定的消费者提前消费。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消费信贷的贷款消费对象和范围。大力开展消费信贷,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改变消费信贷落后局面。积极推广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主的信贷形式,方式应灵活、多样。 (6)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涉及生活设施的建设,重点是乡镇、村落比较聚集地方的类似于下水道、通讯设备的农村电网、电视网、自来水建设,之后便是涉及农户厨房、卫生等方面的建设。2008年初,财政部与商务部在三个省率先进行“家电下乡”工程试点,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13%的资金补贴,这是项重大财政政策创新。这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为主体,工商联手开展的惠农促销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太明.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10). [2]石红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J].消费导刊,200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8.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