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Tags:


   "以粮为纲"的负意义---致计划经济复辟者们      ★★★ 【字体: 】  
"以粮为纲"的负意义---致计划经济复辟者们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0:3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以粮为纲"的负意义---致计划经济复辟者们
黄焕金
没有人再提起这个口号了,但这却是毛主席语录。出发点是好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贫穷状态下,国家领导人希望并且动员了国家的重大力量,发出了"以粮为纲"的伟大指令,去生产粮食,以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计划经济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因为一切都在计划经济的主导人手中掌握,需要办什么大事,就可以将全社会的资源倾向于此。这是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的体现。邓小平也曾赞赏过这种优越性。而现在的计划经济复辟者们也抱这样的观念:即可以办大事,至少可以办最需要的事。比如民众饥饿,则通过计划就可以"有效率地"得到解决,不至于饿死人。
可是,众所周知,以粮为纲仍没有解决吃饭问题,民众仍然没有实现"温饱"。为什么,粮食仍然不够吃。强大的口号、巨大的资源投入仍然没有生产出更多粮食?显然是因为人的效率问题。我曾说过,死人堆里计划不出什么名堂,如果没有每个人(大多数人)的活力与积极性,会有理想的产出那才是怪事呢?计划经济的致命缺陷之一就是对个体人的严重忽视,它决不承认个人的自主行为与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因为这会打乱全盘计划,最终使"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破产。因此我称计划经济是"死人堆里的计划"。它以为不需要人的活力就可以搞好国民经济,甚至比市场经济更好。现在看来,这种极权主义的东西是多么荒唐可笑。
在以粮为纲仍然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甚至人们的日子越来越艰难的情况下,一些人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搞了起了农业"单干"。使理论家们大跌银镜的是:这种做法只用2-3年,中国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而过去20多年,那怕以粮为纲,也解决不了问题。这个中国改革史上最著名的自下而上的突破,至今仍然是中国改革的原始推动力,使人一想到改革就想到成功与好处(只是因为国有企业长期改革不下,才使人们对改革失去了部分信心与热情)。单干是中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开端,它首先释放了人的活力,承认了个人的生存权利、财产权利与产品互相交换的权利。这些权利的确立使人的巨大潜力得到了爆炸性的解放,它过去是由计划经济严重地管制窒息起来。
因此,从根本来说,市场经济是民本经济,它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就象他们欢迎菜市场上丰富的品种一样。民众反感的是某些人仍有权力对市场进行管制,从而使这些人有机会拿手中权力设租,卡住对自己不利的方面,以让对自己有利的方面通过。这些人的行为败坏了市场经济的名声。
另外,与一般人的感觉相反的是:市场经济具有均贫穷的功能。而不象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市场经济最容易导致贫富分化。因为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自由竞争,在这种自由竞争中,就没有人有太多的机会获得能够导致贫富分化的超额利润。但是这种自由竞争也容易使市场走向垄断,因此就使一些人获得了超额利润从而拉开了贫富差距。而市场越走向垄断,它就越远离"市场"的意义,到一个完全垄断的状态,则市场经济就完全失去了其本来意义了。西方发达国家经常在市场经济中形成出巨大的垄断性公司,这些公司对特定的行业市场具有巨大的垄断力量。这样市场经济就已经不完全了。因此美国政府特别注意在公司合并时审视是否会对市场形成明显的垄断,这说明它的政策的成熟性,说明人的基本权利的所受到的尊重程度。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医保制度设计应有人情味

  • 下一篇文章:网站内争论-张建平黄焕金和政治经济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以粮为纲"的负意义---致计划经济复辟者们”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以粮为纲"的负意义---致计划经济复辟者们”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