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经济学中一直在说“效用”问题,也即人们获得的满足程度。但是有一点值得疑惑的是我们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呢?我一直不能够彻底的明白,也总是想不通。
钱,不外乎是钱。当然钱是我们每个人首先最可能想到的可以获得效用的一种方式。倘若仅仅是钱,那倒也好办,按票子垒起来的高低程度简单的 “一刀切”就可以排出个人效用的大小来。但是真是这样的么?有些富豪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的快乐, “效用”那么的大。有了钱之后,如何让小钱“生”大钱,大钱“生”更大的钱(经济学上称之为“资本积累”与“资本扩张”),这是一种操心之事;其次,有了钱之后,还要防止成为被人“杀富济贫”的目标。于是,家里防盗门重重,自己、老婆、孩子上街上学需要若干的“保镖”陪同。说得好听点是富人的派头,说得不好听,这就是另一种无形的“监狱”生活。狂没有自由的生活,那还有什么的意思?没有听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么?
举个身边的例子,班上有一女生,听说家中也是做生意的,资产“好多好多”(多到多少?俺不知道:))。每天见她,也是吃在食堂,伙食的质量和价格并不比我们高。而且平时穿着也很朴素,脚上的鞋子,据当事人自己说“价钱都不是很高”,个人觉得也确实称得上低了。我不知道这种种迹象,究竟是“资本积累”在作怪,还是怕露富的情结在起作用。所以单纯的以金钱的多少来显示效用的高低,是不正确的。
也许有人会说,地位,地位也很重要。我们国家去年的人均GDP已经上了 1000美元,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一位社会学系的老师也说中国社会将来的主要力量是“三大精英”人才: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学术精英。精英们的一些贡献和在社会上的言论的“社会影响程度”现在也可以看得到和摸的着。但是这些“精英”们难道就是真的效用大到粉开心么?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这个样子的,表面光鲜的背后,是繁重的压力,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和学习上的。近几年来,商界精英和学界的一些精英频频爆出“过劳死”,至于在校的一些学生,从本科学历到博后学历,似乎开始遵从了一个有名的“羊群效应”,纷纷厌世,选择了“自杀”的行为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看过各人留下的遗书后,大部分自杀者纷纷表示“郁闷、压力大”之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上面提到的这些个人,应该说已经拥有了或多或少的“利”,但是他们享用到的效用,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再以笔者自己的经历为例,本科的时候,觉得研究生是幸福的,即效用很大,似乎成为了研究生,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真正进入了这道“围墙”,反而觉得烦恼依然在,而且似乎有增无减。因为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年人,所以生活中的诸多压力随之而来,青春的短暂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大把的不吝惜的挥霍。
这个时候,我梦中的“效用”在哪呢?我猜不中开头,也猜不中结尾。国庆的时候,骑了一辆破驴,颠颠儿的跟在几个同学后面绕着合肥四周晃了一圈儿。骑车的时候,微微的小风吹着,郊区的路面上没有几个人,心情真是狂好,比起中大奖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一下想起了自己的高中生活,简单的像白纸一样的有规律的生活,每天也是骑个10来里地,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现在想起来就像是某件宝贝失而复得一般,不像是现在的生活状态,像是背后有什么在追着似的。一边儿欣赏着大自然的植物绽放出来的生命的各种颜色,一边儿在马路上悠悠的骑车,这种的生活状态,已经许久没有了。就算有机会骑车,但是眼中也没有几次留意过这种自然赋予我们的景观。套用一位朋友的话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神赋予偶们滴,我们应该感谢神啊”(呵呵)。呵呵,谁说不是呢?这个时候的“效用”,毋庸质疑,应该是最大化了。但是我一没有花任何钱,而且我自己本身又是一个不名一钱的小人物。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享受生活的快乐,这种快乐,我姑且称之为“穷开心”,但是就算是有钱有地位,也是不一定能够买的到或者用强权掠夺得到的。因为彼时彼刻,你的心情又是怎样?你又能够完全放的下一切享受这种“效用”么?
究竟怎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人生尽可能的最大化“效用”呢?八股一下,通常经济学的研究是有假设条件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也先来个假设条件。愚以为在不违反法律和妨碍到他人的情况下,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愿意并且能够乐在其中。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生活的“效用最大化”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