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数学 → 六年级数学教案 |
|
|||||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23:27:14 点击数:[] ![]() |
|||||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习惯。 2.会解答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所叙述的事,抽象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两个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口头列式。(投影显示,学生口答。) ①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灶后,每天节省5千克,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2)选择填空。 a. 一堆货物1800吨。 b. 计划每天运200吨 c. 实际每天运250吨。 ( )÷( )=实际几天运完? ( )÷( )=计划几天运完? 2.新课展开 一,揭示例4,读题、审题。 (1)把复习(1)中②的问题“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改成“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揭示例4。 (2)学生读题后设问: ①这道题说了一件什么事? ②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作如下板书: 原计划: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 实际: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几天? 二,分析数量关系。 (1)分四人小组讨论。(投影逐题显示) ①要求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方法是( ),因为( )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必须先求( )。 ②要求现在每天烧多少千克,方法是( ),因为( )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必须先求( )。 ③根据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这两个已知条件可直接算出( )。 (2)交流。学生说思路,教师板书: (3)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分析过程。(略) (4)提示:刚才我们是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的。事实上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从关联条件入手分析数量关系,谁来试试看。 引导学生答出:根据“运来1吨煤”和“计划烧40天”这两个关联条件,用除法就可以求出“计划每天烧多少千克?”再联系“实际每天节省5千克”这个条件,用减法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再根据“运来1吨煤”。这个条件,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实际这批煤可以烧几天”。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出分析过程。(略) 三,尝试解答。 设问:这道题你会解答吗?分几步解答?试试看。 四,变式讨论。 (1)说明:把题里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2)讨论:该怎样解答? (3)讨论:你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改变条件、问题后,可以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①第1题要求学生从关联条件入手,先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②第2题改变条件和问题以后,要求学生从问题入手,先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③引导讨论:这两题解答以后,你懂得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的专项练习。 投影显示练习十二的第2、3题。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做在练习本上。 (3)继续完成练习十三第1、4和5题。 4.全课小结。(略)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