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按比例分配      ★★★ 【字体: 】  
按比例分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23:21:24   点击数:[]    

认识“按比例分配”。

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薛鹏程和徐逸帆的预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


生甲:每人五支。


生乙: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每人五支。(板书“平均分” ,把铅笔分给两人。)


师(再拿出十支铅笔):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将给这次口算比赛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


(学生在下面议论争辩分法)


生甲:我认为不应该再平均分。


师:为什么?


生甲:那不公平。


师:那该怎么分?


生乙:我认为应该“三七开”。


师:“三七开”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三七开”?


生乙:就是第一名得七支,第二名得三支,那才显示出第一名的实力。


生丙:我认为应该“四六开”,第一名得六支,第二名得四支,差距不能太大。(学生都认为比较合理)。


师:这还是平均分吗?


生齐:不是。


师:那可以叫什么呢?


生甲:按个人成绩分。


生乙: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怎样的比来分?“四六开”


呢?


生:“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3∶7的比来分;“四六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4∶6的比来分(板书);


师:那平均分就是把十支铅笔按……


生接:1∶1来分。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出示实物投影)有两台同样的播种机种地,甲台播种机工作了4小时,乙台播种机工作了3小时,共得酬金210元。这些酬劳两位机主能年平分吗?


生齐:不能﹗


师:那该怎么分?


生:把210元酬劳按他们的工作时间来分配,多劳多得。


师:你真棒﹗(板书:把210元酬劳按工作时间4∶3来分配。)


像这样把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点评:用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例子切入话题,展开讨论,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科学知识“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知识点得以轻松展开并为学生所接受,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并且我个人认为我创设的情境是真实有意义的,将铅笔奖给学生,是话题也是鼓励,让学生在老师热情的激励中主动学习,便于交流,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甲:我回家做作业的时间通常是一小时,40分钟做语文,20分钟做数学。


师:那你是把六十分钟按照几比几来分配的?为什么要这样分配?


生甲:我是把六十分钟按照4∶2来分配的,语文四份,数学两份,因为语文要写日记,比较花时间。


生乙:我每天都喝高乐高,一杯高乐高里有两份是高乐高,一份是水


师:谁来说说他的这杯高乐高里高乐高与水的比是多少?


生丙:这杯高乐高里高乐高与水的比是2∶1。


生丁:老师,这样喝会胖的,里面卡路里太高﹗


师:你认为一杯高乐高冲剂高乐高与水的比是多少合适呢?


生丁:我认为一杯里高乐高占2份,水占3份比较合适。


师:谁能说说他的这杯高乐高冲剂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5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做了铺垫。)


生乙:老师,我就是喜欢和浓一点的嘛,2∶1不行吗?


(学生哄堂大笑……)


(点评:在笑声中学生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在谈话中还为如何解决问题做好了潜移默化的铺垫,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认识,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且整个过程中我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快乐。)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生活的主体,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拟者。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由教师将一个个知识点被动地传播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新大纲也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课堂上老师用热情洋溢的话语,引人入胜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数学是行之有效的。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克的认识

  • 下一篇文章:比和比的应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按比例分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按比例分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 ››小数乘法的教学
  • ››线段的认识
  • ››数学 - 《第几》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
  • ››圆锥的体积(参考教案二)
  • ››小小图书馆
  • ››如何进行数学混合运算
  • ››简 单 的 统 计
  •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 ››按比例分配(参考教案二)
  • ››按比例分配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