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 学 过 程 步骤 师 生 活 动 修改意见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3、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很不方便) 4、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
四、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厘米量 (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 第2题 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 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反思
第三课时 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 教学内容: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教 学 过 程
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 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展开 认识米 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 (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介绍米尺 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 (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实践活动 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作业安排:略 反思
第四课时 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 课件演示:将图形分解成线段。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测量线段的长度 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 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 线段“直”的特征。 屏显: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 ……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 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 指导线段的画法 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
八、 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 学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 动手做一做 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