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扬州慢..      ★★★ 【字体: 】  
扬州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6:30:02   点击数:[]    


bbo12


姜夔

教学目标:

1、 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 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3、 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

德育目标:

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 解题:

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 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

四、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

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

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

讨论明确:(结构示意)



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 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

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 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 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略。

六、 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本词独特的写作技巧

①明确:本词着重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

具体分析:词的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鲜明的图景,自然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后从听觉处渲染。

词的下片分两层,第一 层虚写,以杜牧的难赋深情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发出年年知为谁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

②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词的另一特色(引导学生和辛弃疾词作比)

明确: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使人联想而寻于言外。(举例略)

拓展延伸:词中引用杜牧词的用处?

通过对比,抚今追昔,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昔胜今衰的感伤。

七、 课堂小结并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 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作者邮箱: fangsuwen@sohu.com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庄暴见孟子(教师中心稿)

  • 下一篇文章:《致橡树》教学设计2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扬州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扬州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扬州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