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经典与时尚(习作练习).      ★★★ 【字体: 】  
经典与时尚(习作练习).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6:14:23   点击数:[]    


作文训练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一生下来就在视频聊天室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小母马;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缸,救出的却是青蛙王子、流氓兔、西瓜太郎;白雪公主穿高叉泳装;与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同名的人物成了《狼来了》中的牧羊娃;卖火柴的小女孩高喊:“卖……火柴喽!最后三天平价销售,折扣折扣再折扣了!”这是目前一本彻底颠覆经典语文教材《Q版语文》中的一些搞笑内容。
    在一份网上调查中,60%以上的投票者认为《Q版语文》中的戏说糟蹋了文化精华;也有人认为在目前语言网络化、思维跳跃化的氛围中,来点时尚也不妨。请就“经典与时尚”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习作例文]

四川绵阳普明中学  
经典与时尚,大多数时候似乎是兵刃相向的冤家。时尚冲击着经典,经典批判着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典与时尚之争愈演愈烈。
经典,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时尚,宛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时尚叛逆着经典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经典规劝时尚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然而,稚嫩的时尚似乎对经典有失恭敬,更有甚者,为了哗众取宠搞笑而彻底颠覆经典。《Q版语文》便是如此。机敏过人的司马光砸缸救出的竟是青蛙王子、流氓兔,勇敢无畏的王二小成了《狼来了》中牧羊娃的名字。就连纯洁高贵的白雪公主也被泳装重新设计了形象。面对这样的《语文》,我们能掩饰一笑之后的沉痛?这种戏说,不仅降低了原作的思想品位,还糟蹋了人类文化的精华。假如这种以融入所谓的“时尚”的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便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
经典能绪就永恒,是因为它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了非议与贬斥、批判与责难,最后成为共同的典范。所以,时尚不一定会成为经典,但经典却在某种意义上是永恒的时尚。
时尚,如同一株破土吐芽正在拔高的幼苗。经典,则如同一颗经风霜洗礼、受岁月检阅而葳蕤依旧的大树。
因为是幼苗,所以时尚有蓬勃的生机和巨大的生长空间,它可能比经典更能虏获人心,尤其是受到新生代的青睐。因此,西瓜太郎、流氓兔的卡通比孙悟空、哪吒的收视率高;韩寒、郭敬明的小说比鲁迅、沈从文的作品畅销……然而,也正因为是幼苗,所以时尚缺少了风雨的历练与历史的淘洗,它缺乏经典的深刻内涵与多重意义。是稂是莠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与证明。
因为是大树,所以经典提供给我们栖息的凉荫。一部《边城》可以让我们感受湘西人的淳朴,一曲《命运》可以激发我们书写人生的斗志!经典,记录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智慧,可以启示我们解答疑问,给我们指引方向。历久弥香。因为是大树,经典也可以为成长中的幼苗提供养料,许多著作正是汲取了经典的养分而诞生的,这些作品后来也跻身经典之列。假如这种“大树滋养幼苗”的现象成为“时尚”,那么文化的传承与繁荣便指日可待了!
经典与时尚绝非水火,若使“时尚”更加“经典”,经典便能成为永恒的时尚!
[点评]
本文最明显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作者不是简单地批判《Q版语文》之类的“时尚”之作的低俗与可笑,而是展开了思辨分析,指出“经典与时尚绝非水火,若使‘时尚’更加‘经典’,那么文化的传承与繁荣便指日可待了”。大量“因为”、“所以”之类连词的运用,可见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文章的逻辑性,而这又使文章的思想深度得到了强化。当前,中学生作文普遍缺乏思想,而代之以华丽的辞章掩饰。本文在思想上的深刻,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作者善于设喻。为避免说理的枯燥乏味,文章根据内容的需要,将“经典”比作“饱经沧桑的老者”、“经受风霜洗礼的大树”,把“时尚”喻为“涉世未深的少年”、“破土吐芽正在拔高的幼苗”。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给人深刻的印象。
                                         
                              (指导教师  黄平科)
                             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
                                邮编:621000
                               E-mail:scmy928@yahoo.com..cn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语文教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下一篇文章:“令”与“为”之别:《廉颇蔺相如列传》探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经典与时尚(习作练习).”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经典与时尚(习作练习).”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经典与时尚(习作练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