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 【字体: 】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6:02:33   点击数:[]    


南京九中 陈元芝 李明珠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你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品味的?(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四、关于语言组织:

1.师:中考中常会涉及语言品味的题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品味语言,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品味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语言的组织。如:2003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中的题目: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中有这样两种回答,你们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过于概括,不够具体。)

学生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2.学生小结: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不能太概括,应具体。要做到:

明确品味的角度

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出特定的作用

五、牛刀小试,练习反馈

六、小结。



作者邮箱: cyzcyz_111@163.com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失街亭..

  • 下一篇文章:《回忆鲁迅先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