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死水》.      ★★★ 【字体: 】  
《死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5:52:28   点击数:[]    


冰山来客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 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3. 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4. 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3.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三美”导入
二、介绍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文人。他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1920-----1927年是诗人时期,他出过《死水》、《红烛》等诗集,并提出了著名的诗歌三美原则: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七.研习诗歌。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死水”,所写的内容也是死水,那么作者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绝望,厌恶,憎恨。感觉它无可救药。
3.死水具有什么特点让作者如此憎恨?
因为这死水极端的脏,极端的臭,就像死了一样的静寂。
4.从那里可以看出死水的这些特点?(在讲解中介绍反讽的写作手法)。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翡翠”“桃花”等本是华美、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鸣叫不是清醒者的呼叫,也不是丑恶者的挽歌。而是一种装饰,一种衬托,着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第一节中的内容也不能省。
5.本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意图的是第五节,该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表达了作者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的深恶痛绝。反映了诗人理想中的“美”与现实生活中的“丑”的尖锐对立,诗人对死水的彻底绝望,期望旧社会的毁灭。
6.“死水“的蕴涵意义?
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无须都讲给学生听,看情况而论)
7.归纳“死水“的三美特点:
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这里内容上节课已经提过。略带即可)《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下一篇文章:故都的秋(赛课教案)教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死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死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死水》《赞美》教案
  •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
  • ››《死水》.
  • ››《死水》教学设计
  • ››《死水》教学设计1
  • ››《死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