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高三语文教案 |
|
|||||
孔孟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5:29:14 点击数:[] ![]() |
|||||
教学设想: 批判性地阅读课文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孔孟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前者被尊为圣人,后者被尊为亚圣,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常常把他们相提并论,说其中的一个,必然会说另一个;他们的思想就那么一致吗?让我们阅读《孔孟》,看看黄仁宇是怎么看待的。 二、 作者 阅读文后补白文字。 三、 阅读课文 思考:1、梳理思路;2、完成练习一 四、 研究课文 (一) 梳理思路 文章思路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论述二人思想言行的差异,后部分分析原因。 (二) 把握内容 1、 2、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个性、书的记载体裁不同的原因,是明显而又容易懂的,文章没有展开论述,而“此一时,彼一时”的不同是文章分析的重点。作者用自己的研究去观察周边的世界,从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看法、认识中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条分缕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 质疑研究 思考:请你用作者的“此一时,彼一时”,来回答:1、为什么孔子“轻松愉快”,而孟子“凡事紧张”?2、为什么孔子主张性恶论,而孟子主张性善论?3、为什么孔子重视“礼‘,而孟子却”没有这样的耐性“? 明确:作者的“此一时,彼一时”不能解释差异二,后文也没有这样照应前文的语句,表明作者的论证、论述欠严谨、严密。 进而推出文章不够严谨的表现二——第3段推断孔子主张性恶论显然主观臆测,牵强得很。 再指出第8段首句的语病。 五、 布置作业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