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高二语文教案 |
|
|||||
7.陈奂生上城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5:06:08 点击数:[] ![]() |
|||||
7.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的: 一. 重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和作品主题及其意义。 二. 学习本文"土洋结合"的心理描写手法。 教学设想: 一. 指导自读,安排一教时。 二. 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三. 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更好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们曾熟识鲁迅小说《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憨实而木讷、拘 谨而自卑的旧时代的农民形象。今天,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 的生活画卷。《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户"主》,后面三篇是《 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陈奂生。有人评论说"他(指高晓声 )笔下的陈奂生已经成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陈奂生的遭遇、命运,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与喜剧,或 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转机、灾难与希望"。 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板书课题) 二. 作家简介: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除包括本课文在内的系列小说外,还有《李顺大造屋》、 《新娘没有来》、《觅》、《青天在上》等。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 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 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三. 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2. 第二部分写了卖油绳的具体过程,他经历了哪两次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3. 第三部分是怎样写他的感激――不平――得意的心理历程的? 4. 给三个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5. 与闰土、阿Q相比,说出陈奂生和他们的异同。 四. 讨论,明确: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就是"自由市场开放了"、农民"囤里有米、橱里有衣"的时候,物质生活改善了。卖 油绳的目的是"赚几个活钱买零碎""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他相信生活还会越来越好,他竟"满 意透了""总算像家人家了",可让他自卑和不满的是,对着别人,"实在是无可说",什么也说不好,一说 就要被人家笑,所以"他渴望过精神生活",然而他的精神要求是极低的,他的新追求是"要是能碰到一件 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2. 第二部分写了陈奂生由悲到喜的两次情感变化。他首先碰到的不愉快是因没带钱而没有买到帽子,好 在油绳卖得很顺利,尽管少了三角钱,毕竟还有三块钱的赚头。因此这种不快很快便随之消失。当他准 备带着赚来的活钱"凯旋回府"时,忽又感到了浑身的不适,竟然病困火车站,他甚至悲观地想到在这举 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送掉老命!"好在陈奂生还想得开,一想到自己活在世上还能"多种 几年田,有益无害"时,他便又高兴起来了,两个嘴角不由得"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quot;。 3. 第三部分先写他的感激。他庆幸自己交了好运,遇到了县委吴书记这样的好人,在自己发高烧时给自 己买了药,还用车把自己送到县招待所的高级房间住下,他能不感激吗?接着又写了陈奂生的苦恼和不 平。只住了一晚上,还是半夜里来的,就要了他五块钱。两顶帽子的钱,不过七八个钟头就没有了,他 一个农民,如何能接受得了?再想到回家没法向老婆交账,便觉得麻烦。紧接着,陈奂生便从这奢侈的 消费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这不就是别人不曾经历过的事吗?这不就有了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东西可讲 了吗?自己的梦想不是实现了吗?于是立刻赶走了先前的烦恼,只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仅仅花了 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接着"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 了家门"。 4. 在以上的分析上,三个部分的小标题水到渠成: 上县城 寻求新生活 卖油绳 病困火车站 遇书记 梦圆招待所 5. 陈奂生是一位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形象,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他是新旧转 型时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既有农民勤朴节俭的本质,又有自私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和 封建等级的观念。(根据交钱后再进招待所房间和炫耀坐书记车的心理描写) 与闰土、阿Q相比: 异:闰土、阿Q更多地表现了落后、愚昧而麻木的一面;陈奂生则 更多地感受到新生活的气息,有着忠 实而进步的一面。 同:难以摆脱因袭的重负。 五. 归纳总结: 本文在心理描写方面体现了借鉴和创新,借鉴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但更多地通过对人物的 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又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所以可说 是"土洋结合"。 陈奂生是一个人,却又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一种现象。我们为陈奂生的喜悦而喜悦,为陈奂生的尴 尬、苦恼而慨叹。作者自述:"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 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 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作品启示我们,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家园的日益美丽,我们的道 德水准,精神境界,同样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作出不懈的努 力。 六. 作业: 写作文,题目:谈"精神贫血" ――《陈奂生上城》读后感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