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二语文教案
   18.长亭送别      ★★★ 【字体: 】  
18.长亭送别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49:48   点击数:[]    

长亭送别



学习目标: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⑴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 格特征;⑵善于化用或

  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欣赏崔莺莺的形象。


教学重点 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


阅读第五单元说明和《古代戏剧欣赏》


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了解作者王实甫;


了解《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了解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思考


1.《长亭送别》这折戏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幅图画,请你构思设计好


画面,并拟好小标题。


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征。


哪几支曲子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了古典诗词。


 


教学内容和过程


导入课文


1.(课前10分钟)播放电影《泰坦尼克》主题曲《爱无止境》,创设抒情氛围。


2.导语。刚才听到的这支曲子是《泰坦尼克》的主题曲,它为什么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


打动人们呢?它讲述的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有人曾说:"爱情,


回忆中的比现实中的更美好;爱好,舞台上的比在现实中的更感人。"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西厢记》,


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


戏长亭送别》(投影:板书课题、作者)。


3.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欣赏曲词朗诵MTV(投影:曲词朗诵的MTV)。


教学设想:通过自制课件,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使教学情境的创设产生质的飞跃,由静

 

止、平面、单一的情境优化为活动、立体、多维的情境,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

 

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磁场,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从而为

 

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了基础。


曲词朗诵TV的制作


音乐:琵琶曲《情人的眼泪》


影像:黄梅戏《西厢记·长亭送别》片断


朗诵:教师朗诵[端正好][滚绣球][朝天子][耍孩儿][二煞][一煞][收尾]等节支曲词


将以上合成曲词朗诵MTV


定格四幅画面,要求学生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投影画面,指名学生回答后,依次板书小标题:送别途中→临别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过渡语(投影:画面一"送别途中")


"昨夜成亲,今日别离",崔家不招白丁女婿,老夫人逼迫张生进京赶考,求取功名,


如果不能得中功名,就不承认这门亲事。历尽艰难刚刚获得承认的一对有情人,今天又要别离,这真?

 

quot;成亲时难,别亦难"。


赏析[端正好]


指名学生朗诵,设计若干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艺术效果如何?


"晓来谁染霜醉"这一句中,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


边讲析边板书


[端正好]


碧云天 烘托气氛 情景交融


黄花地 诗情画意


西风紧


北雁南飞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穿插板书讲析时联系的诗词


杜甫《登高》


范仲淹《苏幕花》


晏殊《喋恋花》


张继《枫桥夜泊》


集体背诵。(投影:画面--"送别途中")


赏析[滚绣球]


指名学生朗诵、思考、回答问题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


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提问、点拔、板书


板书 [滚绣球]


柳丝 玉骢 借 情


疏林 斜晖 离情难舍 景 中


马儿 车儿 抒 见


松了金钏 情 景


减了玉肌 夸张 身心交瘁


学生背诵[滚绣球],把握哀怨的情感。


小结


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


投影板书。


长亭送别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


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任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赏析[朝天子](投影:画面二:"长亭饯别")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讨论要求:


认真阅读注释文字,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讨论回答。


时间3分钟,分组讨论。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找到那一个字来概括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心理?明确:恨(整体

 

结构板书:恨)


这一曲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明确: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

 

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刻画了她什么性格特征?明确:恨蜗虚名,蝇

 

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这支曲子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课堂整体板书: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


赏析[二煞](投影画面三:"临别叮嘱")


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

 

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课堂整体板书:怕)


"怕"什么?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什么"怕"?明确: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教师小结并拓宽: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

 

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

 

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气氛自己命运的痛苦。(课堂整体板书:叛逆 倔强)


课堂练习(设影画面四:"惜别目送")


总结课文,布置课堂作业。《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唱,不仅在


于它反映了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寓情于景,景中

 

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

 

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求学生阅读欣赏[

 

一煞][收尾]二支曲子,写一篇赏析短文。


要求:(投影并适当提示)


(1)运用想象、联想;(2)时间五分钟,可讨论,字数100~200字;(3)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来写。


(设影"惜别目送"片断),请一位同学朗诵,要求学生写短文。


(教学设想,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评点学生习作。小结用"念"字来概括莺莺在"惜别目送"时的心理。


课堂整体板书:念


投影整体结构板书


长亭送别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背景音乐:黄梅戏唱段


板书设计:


[端正好]


碧云天 烘托气氛 情景交融


黄花地 诗情画意


西风紧


北雁南飞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滚绣球]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离情难舍 借 情


马儿 车儿、 景 中


松了金钏 抒 见


减了玉肌 夸张 身心交瘁 情 景


 


结语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她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

 

的离情歌。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长亭送别(王实甫)》

  • 下一篇文章:《再别康桥》教学设计8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18.长亭送别”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18.长亭送别”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师...
  • ››24.柳毅传
  • ››美腿与丑腿(教师中心稿)
  • ››《道士塔》教案(网友来稿)
  • ››语文教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
  • ››《扬州慢》教学设计2
  •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1
  • ››语文教案-柳毅传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8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