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二语文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师中心稿)      ★★★ 【字体: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师中心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41:57   点击数:[]    



武汉市汉南一中 刘希  邮编:430090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题旨。

三、设计实施:

1、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

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2、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3、配乐示范背诵全诗。

4、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5、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6、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点拨: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7、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8、在前面赏析时,一边赏析,一边引导学生背诵。最后在音乐声中,全班齐诵课文,再次体味诗的韵味。

四、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作者邮箱: liuxi7411@yahoo.com.cn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血.红字.罪与罚——《记念刘和珍君》创新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下一篇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师中心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师中心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师...
  • ››24.柳毅传
  • ››美腿与丑腿(教师中心稿)
  • ››《道士塔》教案(网友来稿)
  • ››语文教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
  • ››《扬州慢》教学设计2
  •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1
  • ››语文教案-柳毅传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8
  • ››《琵琶行》课堂实录
  • ››《琵琶行》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 ››《琵琶行》简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 ››《琵琶行》简案教案
  • ››《琵琶行》简案(网友来稿)教案
  • ››《琵琶行》...
  • ››《琵琶行》这样上可以吗
  • ››《琵琶行》简案(网友来稿)
  •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