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二语文教案
   《琵琶行》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 【字体: 】  
《琵琶行》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41:38   点击数:[]    



田守凤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作者邮箱: tian _wangmiao@163.com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离骚(节选)

  • 下一篇文章:诗词五首——《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网友来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琵琶行》教案设计(网友来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琵琶行》教案设计(网友来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师...
  • ››24.柳毅传
  • ››美腿与丑腿(教师中心稿)
  • ››《道士塔》教案(网友来稿)
  • ››语文教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
  • ››《扬州慢》教学设计2
  •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1
  • ››语文教案-柳毅传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8
  • ››《琵琶行》课堂实录
  • ››《琵琶行》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 ››《琵琶行》简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 ››《琵琶行》简案教案
  • ››《琵琶行》简案(网友来稿)教案
  • ››《琵琶行》...
  • ››《琵琶行》这样上可以吗
  • ››《琵琶行》简案(网友来稿)
  •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