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听 潮      ★★★ 【字体: 】  
语文教案-听 潮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3:08:53   点击数:[]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感知大海平静时和涨潮时的情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摹景物的方法,体会写景壮物作用

重  点-

紧紧抓住“听“字,体会作者描摹声音和通过想象维妙维肖地写出大海情态

的表现手法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像机

教   学   过   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按描写的内容,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交代了听潮的时间、地点、心情

第三部分(“大海上一片静寂”~“血腥的浪花泼溅在……”)

      分别描写了涨潮前、涨潮初起、涨潮达到高峰时的情景,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部分(“彦,这里会塌了!”~最后)

      通过对话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海的感情

一.重点诵读第二部分,找出课文中描写大海涨潮前后情景的内容,领悟这些描写如何体

现出“听”的特点。

分析海潮变化的过程,说说它们可分为几个画面。

1.沉睡图:涨潮前的平静状态

          作者抓住“静”的特点,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描写,“静寂”、“吻”、“沉

       吟“等词句,写出了涨潮前的静谧,“那声音仿佛是……,又像是……;像……”

       更出神入化地表现出宁静温柔的特点,而这一切全是通过听觉发挥丰富的想象

       力来表现的。作者还运用通感手法,为我们描绘了海浪声音的温柔、芳醇和轻

       微,创造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大海沉睡图。

2.渐醒图:涨潮初起时的涌动状态

3.怒吼图:涨潮高峰时的汹涌状态

二.作业:1、把2 、3图分析整理

          2、熟读课文

 

第  二  教  时

一.继分析海潮变化过程 图2、渐醒图

涨潮初起时的涌动状态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大海渐醒渐烈的动态,维妙维肖地描绘大海的“涌动”状态。“惊醒”、“汩汩”、“吐着气”、“奏鸣”等词写声音,而对初醒时的情态也是根据声响加以想象而描绘出来的。

    图3、怒吼图:涨潮高峰时的汹涌状态

涨潮达到高峰时,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感情发展到高潮。各种声音,无一不是“听”出来的,因而一个“听”字是全文描写的灵魂。

二.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体验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拟人手法:“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生动写出大海轻微起伏,发出轻声的特点,富有人情味地表现大海仿佛在轻声低吟诗歌的情态。

比喻手法:“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形象写出了海潮初起时波涛声清脆悦耳、动听激越的状态。

排比手法:“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把海潮声比喻为各种声音的同时,运用排比手法,突出了战鼓喧天,呐喊厮杀的悲壮气势,充分表现出海潮轰轰烈烈,雷霆万钧之势。

三.朗读优美语句(形式自由)

四.归纳小结

作者对大海的描绘,饱含着他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立世态度,因此在作者笔下大海的狂暴凶猛都成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本文通过对大海涨潮前后的情景的描绘,热情讴歌了大海的雄壮气势和伟大力量,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赞美大自然伟力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课后教学笔记: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语文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下一篇文章:《暮江吟》教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语文教案-听 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语文教案-听 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写作交际口语第六册第三单元
  • ››《伟大的悲剧》课例点评
  • ››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 ››一厘米
  •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示例
  • ››六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
  • ››社戏 教材教法
  • ››《故乡》教学设计2
  • ››23满井游记
  •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说课教案
  • ››语文教案-《观察手》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11《葡萄沟》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
  • ››语文教案-《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语文教案-《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
  •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
  • ››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