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 【字体: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3:00:31   点击数:[]    

◎课       题◎         26 孟子二章

                          (  天柱县高酿中学  杨胜乾)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积累哲理、抒情名句。

  3、尽可能积累和理解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力求理解背诵。

         2、积累理解“道、环、委、发、举、生、死、人和”等文言实词、短句的含义。

         3、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说明的哲理。

◎教学难点◎

        1、理解积累名句。

        2、了解和学习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德育内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胸怀天下,用春天般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孔孟之道,仁义为先”这句俗语吗?  ‘孔’即孔丘,‘孟’即孟轲;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孟子   政论文

 

※课内记忆练习(前提测评、板书设计A)

1、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                             、                 。

2、《孟子》是记录                              的书,共七篇。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道、环、委、域、畔、有、人和”等文言实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二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

C、句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指出文中的两个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表达作用。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并继续补充)

2、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全文。

※课内巩固练习:

1、由学生上讲台,完成老师抄写到黑板上的归纳练习,鼓励同学们自觉增删,继续补充。

2、师生共同提出的板书内容抄在笔记上,补充完整同时单独完成重要词语注音与释义。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举、发、拂乱、曾益、衡、喻、出、入、生、死”等文言实词、“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一段以的       、           、           、           、             、            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有力的阐述了                            ”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

C、句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解读第二段,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说明的人生哲理。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2)

  • 下一篇文章:26曹刿论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写作交际口语第六册第三单元
  • ››《伟大的悲剧》课例点评
  • ››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 ››一厘米
  •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示例
  • ››六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
  • ››社戏 教材教法
  • ››《故乡》教学设计2
  • ››23满井游记
  • ››《孟子》简介
  •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
  •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
  • ››《孟子》二章 教案示例1
  • ››《孟子》二章教案示例二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 ››《孟子》二章教案示例一
  • ››《孟子》二章 教案示例2
  • ››《孟子》二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