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      ★★★ 【字体: 】  
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53:19   点击数:[]    

第12课心声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88—97页。这是一篇描写少年生活的作品,通过李京京的心声——“想朗读课文”,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2.学习体会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插叙的表达方式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生活感受创设阅读的情境。
  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把握小说主要故事情节。
  3.设置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讨交流理解李京京“心声”的深层含义。
  4.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李京京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父母的关爱、爷爷的亲情、情感的宣泄的渴望,从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2.学生感受并学习李京京对生活追求的努力与执著的精神。
教堂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领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3.学习插叙的表达方式。
◆难点1.理解小说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2.理解《万卡》打动李京京的原因,并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的启示。
◆教学突破1.教师把握好小说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领会李京京“心声”的具体含义。2.由对插叙这一叙述方式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心声。准备一两个上公开课的小故事。   
  2.阅读《万卡》原文。
  ◆学生准备
  课前查找《万卡》原文并进行阅读,结合《心声》进行理解。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结合学生生活感受,引导学生谈自己1.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心声”。
  的“心声”,从而导入新课。
2.进行快速阅读和复述课文的指导,梳2.进行快速阅读,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后
  理小说主要情节。                    复述课文。
3.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3.通过讨论交流,把握文章主题,理解
李京京的情感活动。
4.引导学生欣赏小说心理描写和插叙4.学习小说心理描写和插叙的表达方
  的艺术特色。                          式。
一、检查预习情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结合文题“心声”,引导学生讲述自己
  的心声,从而导人新课。
2.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通读课文总结小
  说大纲。
1.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
  感受。
2.快速通读课文,提取小说主要情节。

I 3.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及时进行补充和
I  评价。
3.复述课文,小说的基本发展脉络应该
  表述清晰。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把握课文主题(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
  步总结小说的基本情节。
2.提问:课文题为《心声》,通读之后,你
  觉得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3.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想朗读课
  文”这一“心声”集中代表着李京京其他
  的愿望,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段落或
  语句进行理解。最后点出课文吸引李
  京京的关键所在:产生了情感共鸣。
4.提问:李京京这位少年形象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你喜欢吗?
5.分析总结: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他对
  生活的美好追求,也反映了其作为成
  长中的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1.复述课文之后,进一步梳理小说主要
  ‘情节,明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
2.回答:“想朗读课文”。
3.经过阅读和讨论后回答:李京京希望
  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尊重;渴望
  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想念爷爷和儿
  时的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和宣泄等
  等。
4.回答:李京京是一个善良、勇敢、感情
  真挚并执著追求美好生活的少年。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对李京京作评
  价。
5.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认真
  体会小说主题。

  三、朗读课文。领会小说艺术特色(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找出并朗读课文中的心理
  描写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提问:李京京回忆乡下生活的部分在
  小说中是以插叙方式出现的,这样叙
  述有什么好处?
1.通读课文,朗读心理描写片段,认真
  感悟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渴望情感
  倾诉和宣泄的心理。
2.通过探讨交流后回答:李京京的乡下生
  活与万卡的生活有类似之处,插叙有
  利于将二者的生活和情感融为一体,
  更好地表达和升华了李京京的情感。

3,提问:《万卡》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
  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
  示?
3.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回答:阅读文学作
  品,应该融人到作品中,设身处地去
  理解作品。

本课总结
    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有关少年生活题材的小说,这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篇作品,就是学生也会经历的公开课上发生的故事。教师可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心声,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格。心理描写、插叙手法、双线结构也是本文的理解重点。
板书设计
    心声
    黄蓓佳
    想朗读课文
  万卡—————卜—~李京京
    爷爷——心声——爷爷
  奥尔迦———十一_—一妮儿
    情感共鸣,渴望倾诉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复述课文的能力。学生在理解小说主题的同时,也能获得文学欣赏上的启示,即要真正的融入小说去阅读、去理解。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积累总结文学欣赏的经验和感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以便在今后的阅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探讨与反思
    儿童小说以少年儿童为阅读对象,往往针对少年儿童的思想实际,写出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本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握细节描写、插叙手法等艺术手法的作用,还要通过理解小说主题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补充资料
    《万卡》主要情节介绍
    《万卡》主要叙述了九岁小男孩万卡·茹科夫在靴匠家当学徒的悲惨生活。小说通过万卡给乡下爷爷写信的情节串联起万卡在靴匠家和乡下爷爷家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前后对比,既描述了万卡在乡下度过的充满亲情和温暖的生活,又描述了靴匠家凄惨难熬的生活,突出了万卡现在所处生活环境的恶劣与冷酷。万卡信中充满对以往生活的追忆与向往,从而更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无情。同时,这种种境遇发生在一个九岁的小男孩身上,更令人扼腕深思。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邓稼先》教学设计1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写作交际口语第六册第三单元
  • ››《伟大的悲剧》课例点评
  • ››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 ››一厘米
  •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示例
  • ››六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
  • ››社戏 教材教法
  • ››《故乡》教学设计2
  • ››23满井游记
  • ››第12课 我是中国的小公民-教学教案...
  • ››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语文版九年级...
  • ››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
  •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