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九年级上)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52:49 点击数:[] ![]() |
||||||||||||||||||||||||||||||||||||||||||||||||||||||||||||||||||
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
二、梳理情节,整体感知(约 分钟)
三、小结(约 分钟)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本课。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 2.设置问题,讨论交流。 2.设置问题,。讨论交流。 3.小结全文。 3.小结全文。 一、导入新课(约 分钟)
二、组织学生讨论(约 分钟)
三、总小结(约 分钟)
本课总结 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 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 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现实。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 学到了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加深了对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 识。 板书设计 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 开端:盼于勒 发展:赞于勒 高潮:见于勒 结局:躲于勒 菲利普夫妇:自私、贪婪、庸俗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莫泊桑小说结尾很有特色,往往情节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 中,造成一种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结合课文的结尾父母巧遇于勒的有关情节,与 同学交流,说说这样的构思在课文中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栈( )桥 牡蛎( ) 煞( )白 撬( )开 诧( )异 褴( )褛( ) 拮( )据( ) 2.解释加点字的字义。 (1)与日俱增 (2)莫名其妙 (3)狼狈不堪 (4)全力以赴 (5)悬崖勒马 3.填空。 (1)课文中出场的人物有菲利普、菲利普妻子、大姐、二姐、二姐夫、我、两位先生、 两位太太、船长、于勒等,其中主要人物是——。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4.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画“×”。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简洁明快而又富于个性 化的语言描写。 ( ) c.《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我”和于勒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 )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尾部分的景色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 ) 答案与提示: 1.略 , 2.与:同;名:说出;堪:忍受;赴:往,做;勒:收住缰绳。 3.(1)菲利普、菲利普妻子;(2)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先是盼望,后来是躲避于 勒的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 4.A.√B.√C.×D.√ ◇个性练习设计 1.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这篇小说是怎样巧妙安排情节的? 3.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与提示: 1.《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 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者对于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过侧面来展示他的经历、 遭遇和性格特征,但他对作品情节发展和主题的表现却起了关键作用。小说以他为 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 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标题正是采用了叙述者“我”的口吻来表达的。 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而他的儿子若瑟夫却偏偏要认“我的叔叔”,这就无情地鞭 挞了像菲利普夫妇那样丑恶的拜金主义者,含义很深刻。 2.这篇小说取材于19世纪法国的日常生活,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构思极 为精巧。他先以洗练的笔墨叙述了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对于勒衣锦 荣归的企盼,构成强烈的悬念;再插叙于勒在菲利普家中地位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于 勒锦荣归的气氛;然后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归来,与兄嫂游船巧遇的场面,把故 事一下子推向戏剧性的高潮。这种情节大起大落的巧妙安排,不仅收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而且把菲利普夫妇由恐怖到希望、由希望到躲避的的内心 世界和小市民“唯钱是亲”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大大深化了主题。探讨与反思 3.(1)事情是“我”耳闻目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2)通过“我”的眼睛和心灵,便 于揭露丑恶的现实。(3)用讲故事的方式,有更多的自由。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情节比较完整,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俱全。从故事的结果人手,分析、研究 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积极作用。把这种“析因”的阅读理解的 方法,教给学生,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益。 补充资料 1.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舅舅和母亲都 很有文学修养,使他从小受到文学熏陶,13岁时就开始写作诗歌。1870年,他到巴黎 学习法律,正值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 和教育部任职员,工作之余,他孜孜不倦地写作小说,得到著名作家福楼拜的指导。 1880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他的 作品大部分写于1880---1890年间,有中、短篇小说约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 部.以及大量文学和时政评论文章。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著名的作 品有《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龙老爷》、《一个女长工的故事》、《归来》、《我的叔叔 于勒》、《项链》等。这些作品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感情,揭露资产 阶级的怯懦无耻;有的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遭遇寄予的同情;有的则反映资本 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以及小资产者的虚荣心理。他的长篇小说取得比 较高的成就,比较重要的是《一生》和《俊友》。1893年7月因精神病严重发作而去 世。 2.本文的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 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 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 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 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 出来的。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