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8课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 【字体: 】  
第8课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46:11   点击数:[]    

第8课致女儿的信
教学内容
    本文在第43—48页。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历来是文学家、艺术家赞咏的主题。如何对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讲述爱情呢?作为父亲,苏霍姆林斯基交给人们一张优秀的答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忐忑、繁衍、怒不可遏等词语。
    2.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内涵。
    3.理解作家以讲述自己幼时听过的神话故事代替正式的说教对女儿解释爱情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关于爱情的名言和故事,能够理解爱情的深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     重点
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的关系。
◆     难点
理解爱情的甜蜜、美好与理智、慎重的关系。
◇     教学突破
设置情境,合理想象,以父母和孩子为角色,写作一段关于爱情的对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和有意义的故事。2.事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另外两封信,对他的观点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2.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3.可以向身边的长辈询问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列举爱情名言,进入新课学习。    1.列举爱情名言,和教师、同学进行交
流。
2.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主体结构2.通过阅读神话,整体感知,把握关键
  和关键情节。                        情节。
3.通过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神话的主旨3.通过教师提示,理解神话的主旨,初
  和爱情的真谛。                       步体会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的关系。
4.通过语言,勾勒父亲形象,引导学生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浓烈、平等的父展开关于爱情是什么的讨论。                    爱。
一、由爱情名言进入新课的学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列举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集
  体讨论,归纳出爱情的一些内涵,如:
  信任、理解、忠诚、热情等。
1.列举自己查找到的名言警句,如:童
  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
  爱。”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
  所以我被爱。”——弗罗
 
2.询问学生,父母长辈有没有和他们交
  流过爱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苏
  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去体会作家
  是如何向十四岁的女儿解释爱情的。
2.和家长交流爱情的话题,但大多围绕
  早恋的问题。大方地回答教师的提
  问,也可以质疑。

二、阅读神话,体会爱情的真谛(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苏霍姆林斯基采用什么方式跟女儿
  解释爱情?为什么他要采用这种方
  式而不直接跟女儿讲道理呢?提示:
  引导学生体会苏霍姆林斯基的良苦
  用心。
2.上帝创造世界后,几次来到人间?
3.他三次来到人间,三次发怒,是什么
  导致上帝的怒火?
  作为惩罚他给予人类衰老和死亡。
  但是,人类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
  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爱情,高于
  上帝。
4.大天使是如何叫这三种东西的?这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他给女儿讲述自己从祖母玛丽娅那
  里听到的神话故事。枯燥的说教,不
  能够展现爱情的美好;以自己的亲身
  经历,可以拉近和女儿的距离,也向
  女儿传达:谈论爱情并不可耻,它是
  成长的必经之路。
2.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是一年之后,
  第二次是三年之后,第三次是五十年
  之后。
3.是他在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中看到他
  不熟悉的东西。第一次他看到目光
  中有“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
  未见过的力量。”第二次他在“这对男
  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
  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
  西。”第三次他在男人忧郁悲伤的目
  光中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
  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4.分别是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学
  生展开讨论,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体会忠诚和追忆是对爱情的巩固和
  延续。

三、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爱情观和教育观。(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苏霍姆林
  斯基告诉她:幸福源于智慧。而获得
  生活的智慧的途径之一,就是从父辈
  那里获得经验和指导。在你和你的
  父母之间有没有这种经历?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苏霍姆林斯
  基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结合课文中
  的语句,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1.认真听教师讲解,结合自己的体会,
  回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讲述令你难
  忘的经历。
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如:“一想到我今
  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
  我的心就跳得益发欢快。”‘现在,亲
  爱的女儿,我给你的信再不是从前那
  种信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坦诚、
  平等、明智的父亲。畅所欲言,说出
  自己对他的理解。

本课总结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写给她的三封信之一。在信中,作者怀着激动和欣喜的感情,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一反严肃的说教,用神话故事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上帝    人类

衰老    忠诚

死亡    心灵的追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搜集名人对于爱情的解释和论述,以及优美的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让学生

体会到爱情的艰辛、不易、责任、甜蜜等更深刻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忐忑(    )  繁衍(    )  一杯(    )

    答案与提示:t洫晓yon p6u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3.神话故事中,把那对夫妻放在多长时间中去验证他们的爱情的?为什么?

    答案与提示: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中去验证的。是为了说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

    4.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表现出的父亲形象是怎样的?

    ◆个性练习设计

    1.“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与提示:“我”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引导女儿,希望女儿能够体会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2.借助一个故事或者一-一则名言,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3.如果你和父母谈起“爱情”的话题,他们会怎么回答你呢?如果你的孩子询问你,你会如何回答他呢?请你设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父母与子女之间讨论爱情的对话。

教学探讨与反思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同时它也是青春期教育中一个敏感的话题。“谈情色变”困扰着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美好”来定位感情,避免学生将同老师、家长讨论这个话题看作是洪水猛兽。紧紧抓住苏霍姆林斯基的温隋语言和神话传说的精髓,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爱情是需要时间和困境去验证的。

补充资料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从事校长和教师工作长达32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都融入到他的文章当中,关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告诉教师和父母只有经历怎样的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他的代表作品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公民的诞生》、《致女儿的信》。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小五语文 月光曲 教学设计2

  • 下一篇文章:《燕子》教学设计2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8课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8课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写作交际口语第六册第三单元
  • ››《伟大的悲剧》课例点评
  • ››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 ››一厘米
  •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示例
  • ››六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
  • ››社戏 教材教法
  • ››《故乡》教学设计2
  • ››23满井游记
  • ››第8课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教...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