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3      ★★★ 【字体: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3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40:10   点击数:[]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二、从黄山形成的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基础知识

一、重点字词:

瑰(guī)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壑(hè):山沟。

苍穹(qióng):天空也说穹苍。

心往神驰: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也说心驰神往。

崛(jué)起:(山峰等突起)。

阴晦(huì):阴暗,昏暗。

旭(xù)日:刚出来的太阳。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重点难点

课文分析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出,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至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至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对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串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状况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不是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到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

(二)文章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黄山。概括介绍黄山概貌、地理位置,从地质史上说明其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4-17段),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各种景观: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可以分为五层:

第1层(第4-6段),介绍黄山奇峰,着重写天都峰。

第2层(第7-8段),以“迎客松”为主体,介绍黄山松。

第3层(第9-14段),简介莲花峰,细写黄山怪石。

第4层(第15段),描写黄山烟云。

第五层(第16-17段),描写黄山日出。

第三部分(第18段),介绍黄山温泉。从山上写到山下,为全文作结。

本文通过对黄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提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关于黄山地质史的部分是比较严格的科学说明,主体部分——介绍黄山风光和特点的,主要是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表现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话语方式的选择是服从于所表现的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作者选择得恰当,转换也比较自然。

(三)重点语段

1.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句中“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像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2.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注意这句话的开头“如果说”三字,这是一种假设,是虚拟性的,是作者个人的审美感受。自然这种感受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泰山给人的印象是凝重的,《诗经》上有“泰山严严”(意思就是泰山积石很有气势),孔子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它被尊为“五岳之首”,屹立在齐鲁大地上,雄奇俊秀,气势磅礴。在泰山上观日出的感受说是庄严神圣,评价井非不当。黄山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这里观日出,会有一种梦幻感,正像文中所写的,“让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瑰丽、壮观、辉煌,是一种概括性的评价。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过秦论》 教学设计示例(一)

  • 下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教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写作交际口语第六册第三单元
  • ››《伟大的悲剧》课例点评
  • ››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 ››一厘米
  •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示例
  • ››六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
  • ››社戏 教材教法
  • ››《故乡》教学设计2
  • ››23满井游记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2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3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4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